增24小時口岸利灣區融合

  郭靈 資深傳媒人

  新年伊始,筆者祝各位讀者新年進步,大展鴻圖。聖誕新年假期,本港市面節日氣氛相當熱鬧,特別是除夕跨年倒數煙花匯演,吸引超過40萬人次在維港兩岸觀賞,無論旅遊和餐飲業界人士均表示,今年的整體市道較之前一年理想。而特區政府今年吸取了去年除夕煙花匯演過後,發生大批內地客滯留香港不愉快事件的經驗,預先作出交通接駁及特別通關安排疏導跨境人潮,效果令人滿意,亦顯示出只要兩地部門及早磋商,適當調整交通和口岸通關時間安排,口岸便可高效疏導人流。

  同時間,今次成功經驗,也反映出延長口岸服務時間,以及增設24小時通關口岸,便利兩地人員往來,促進灣區融合發展的合理性。未來特區政府需考慮與內地方面商討,持續優化通關的安排,通過增設24小時通關口岸,來滿足兩地民眾通關的「新常態」需求。

  根據政府數字顯示,除夕當天有大約15.6萬人次入境,當中內地遊客佔總數77%,至於元旦凌晨至早上6時半期間,則有大約2.5萬內地訪客經各陸路邊境管制站出境。為應對遊客通關的需求,當日除落馬洲口岸之外,深圳灣口岸亦通宵運作,而羅湖口岸的服務也延長至元旦凌晨2時;同時,接載遊客的短途跨境巴士和特別通宵巴士線也加強服務,各個口岸的人工通道和e道全部開放,令遊客過關相當順利。若特區政府在取得去年和今年數據和經驗後,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優化通關安排,那肯定有利於兩地人民深化交流,進一步推進大灣區一體化建設。

  要知道,優化通關安排,破除已經不合時宜的通關限制,是符合國家的發展戰略部署。國家發改委於2023年12月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3年行動計劃》中提出「提升跨境通關便利度」,要求結合實際需要,推動更多口岸實施24小時通關。

  事實上,目前不僅大灣區內的「一小時生活圈」已經形成,而且受益於高鐵的便利,連湖南、湖北、福建等鄰近省份的民眾,亦可以通過高鐵實現來港一日遊,內地民眾不再視香港為一個遙不可及,必需花費幾天時間遊玩的地方,加上未來啟德體育園開幕後,香港將舉辦更多的大型盛事、球賽和演唱會。因此可以預計未來內地民眾對香港優化口岸通關安排的需求將會變得更加殷切,特區政府應提早作出部署,盡早研究和準備增設更多24小時通關口岸,方便遊客來港遊玩消費的同時,為建立高度互聯互通的灣區便利生活圈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