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論壇/面對「最嚴禁令」 高校該如何用好AI?
上海復旦大學最近發布《復旦大學關於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AI工具的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對人工智能(AI)工具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撰寫過程中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詳細規範,明確了「六個」禁止使用範圍。《規定》提到,情節嚴重者將給予取消學位申請資格、撤銷學位等處理。而與此同時,復旦大學也宣布將在學年推出至少100門「AI大課」。一邊嚴格限制使用AI工具,一邊是AI課程邁向「全覆蓋」,這份被稱為「最嚴AI禁令」的規定也引起了網絡熱議,AI工具在學術領域如何找準使用邊界?\大公報記者 倪夢璟
支持「禁令」
規範學術誠信 杜絕「AI依賴」
觀點 1
AI投機取巧 不利走入社會
民營企業中層職員吳先生:
•大學生的工作實踐比較有限,因此優秀的論文對於企業選人用人來說可能也是加分項之一,但如果過多使用AI工具,論文在多大程度上能體現出學生本身的實力?過多依賴AI對於走入社會並不是好事情。
教育機構職員孔女士:
•如果從寫論文開始就過多依賴AI工具,那麼學生未來在求職的道路上,如寫簡歷,線上筆試、面試的時候都會依賴AI工具,一旦到了需要真正面對問題的時候,AI可能就幫不上忙了。應該從學生時期就給到一定規範,從實踐中積累經驗。
企業人力資源職員張女士:
•AI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不同工具的行文方式可能會相似,反而給評審老師帶來「偷懶」的印象。學生可以將AI作為輔助搜索工具,但絕不能過度使用,成為思想的替代。
觀點 2
重視學習過程 維護學術公平
高校輔導員周老師:
•AI發展迅速,如果沒有明確的規定,部分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為求快求方便而過多使用AI工具,不僅沒有將所學知識鞏固,產出的觀點也不屬於自己,不利於學術誠信,對於其他沒有使用的同學來說也不公平。
在讀研究生張同學:
•本科階段我為了完成論文幾乎在圖書館「安家」,需要對眾多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完成論文,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過程,如果用AI工具來代替,失去了寫論文的意義。
出版社工作人員楊女士:
•每一篇論文都是對知識進行一次階段性的總結,甚至可能成為往後學生們的參考文獻,但如果這篇文章過多依賴AI工具,可能會在學術界成為不好的先例,文獻也沒有了參考價值。
觀點 3
引導獨立思考 彰顯個人能力
上海大學生姜同學:
•AI不能代替思辨和創新。我認為「AI禁令」在確保學生在進行學術研究時有開展獨立思辨的同時,亦規範了教師的行為,確保教師有認真閱讀學生論文。這做到了教師與學生一視同仁,也是對彼此付出的互相尊重。
本科生家長王女士:
•論文是學生在校學習成果的展示,如果過分借助AI工具,產出的論文不能完全體現學生在校學習成果。當前AI工具仍在發展中,不少信息的正確性並不能保證,學生應該獨立思考,憑自己的能力完成論文。
大學老師徐老師:
•與中小學階段注重考試不同,大學學習相對需要學生有更強的自制力,如果沒有明確的規定,學生可能會對使用AI工具產生依賴心理。常在學術上走捷徑,久而久之就可能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反對「禁令」
AI時代來臨 禁用不如善用
觀點 1
AI配合人腦 碰撞思維火花
高校學生王同學:
•我認為未來是AI的時代,AI工具相信會成為非常常見且被需要的工具,所以在我們的學生時代不應該對AI工具的使用有着過於嚴格的限制,有時候學生在AI的啟發下,可能會誕生新的想法。
AI研究員石先生:
•作為工具屬性的AI是不可能被完全拋棄的,作為學生或者學者,應該積極擁抱AI,如果利用AI能產生新的觀點或者科學發現,反而能證明使用AI的人具有較高水平。
教育機構胡老師:
•我們自己平時也會使用AI工具,有時候使用AI確實能夠產生新的思維火花。一些學生在使用AI的過程中,也可能會被AI搜索到或提出的某一觀點啟發,重新深入探索,甚至找到新的研究方向,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觀點2
AI工具使用 引導而非禁用
科企管理者黃女士:
•AI發展迅速,可以幫助學生搜集資料、整理數據等。高校應該思考如何提供相應的教育和培訓,幫助學生正確使用AI工具,而不是直接通過「禁令」讓學生懼於使用AI。
高級經濟師施薔生:
•港大規定所有師生可在課堂及學習上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但學生使用AI工具完成作業,須說明資料出處和引用來源等。這個案例具有參考意義,不同的AI有不同的輔助特點,相信可以幫助學生更好了解學科。
培訓學校張校長:
•AI工具是時代產物,學校也需要跟上時代發展,利用好AI工具。老師可以通過課堂教育、開設課程,讓學生進一步了解AI,系統教育與培訓的效果相信比「禁令」更加好。
觀點 3
AI具局限性 使用也需智慧
科企研發人員毛先生:
•很明顯現有AI大模型存在局限性,學生在使用AI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鑒別能力,這也是對自身能力的一種考驗,所以正確使用AI,其實也是對於學生知識的一次檢驗。
研究機構分析師朱先生:
•即使使用了AI工具,相信使用者也會經過自己的思考,並甄別相關內容進行選用。過於限制AI的使用,顯然與人工智能發展的大方向有悖。
高校研究生許女士:
•AI工具的出現確實帶來了便利,尤其在收集基礎材料方面節約了大量時間,但是在進行一些複雜問題分析的時候,我們是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判斷出這些問題是不是「胡說八道」,根本無需「禁令」,相信認真學習過的學生是不會將這些「胡說」寫進自己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