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學者:適時審視財赤結構性問題
應對「千億財赤」,本港有學者指出,要大力開源節流,進一步思考財赤結構性問題,以及審視擴闊稅基,多管齊下。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振興經濟﹑開源滅赤長遠是正確的,但節流措施在短期內可更快見效,建議重新檢視政府工作優先次序,暫時擱置不急切事項。回應坊間關於公務員減薪的聲音,他直言高層官員減薪節省下的錢有限,更多是一個政治姿態。他強調,特區政府面對財赤,最重要是讓外界看到有具體方案,讓人覺得信服,從而覺得香港經濟發展有前景,有憧憬。他又指,香港過去太過依賴賣地收入,應適時思考例如稅基擴闊問題,「財政結構某些方面需否作出重大改變」等,不能「經濟好的時候不去想,經濟差又不合適去想」。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所榮譽高級研究員羅祥國昨日向大公報記者表示,同意陳茂波「開源節流」,建議調整利得稅和薪俸稅等稅項,在利得稅和薪俸稅中引入再多層累進稅率,讓超高收入大企業和高薪人士納入更高賦稅類別,同時中低收入人士稅率不變。節流方面,每年削減部門經常性開支1%並不足夠,建議政府再次收緊經常性開支至2%。\大公報記者 李清、龔學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