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適量飲酒」 科學界無共識

●伴隨科學研究深入,支持適量飲酒有助健康的理據削弱。 法新社
●伴隨科學研究深入,支持適量飲酒有助健康的理據削弱。 法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 究竟何謂「適量飲酒」,在科學界暫無共識。2022年,世界衞生組織發布指南稱,沒有不影響健康的安全飲酒量一說。世衞在《刺針》期刊發布調查結果稱,全球所有可歸咎於酒精誘發的癌症個案中,過半數都是由輕度或中度飲酒誘發,即每人每周飲用不超過1.5升葡萄酒、不超過3.5升啤酒,或是不超過450毫升烈酒。

  關於酒精致癌說,科學界最普遍的理據是酒精(即乙醇)可在人體內分解為乙醛,乙醛可以結合甚至損害人類細胞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導致細胞生長不受控、誘發惡性腫瘤。有動物實驗表明,囓齒類動物長期飲用含有乙醇或乙醛的水,可能導致其身體各部位長出腫瘤。還有研究指酒精可能加劇人體炎症、改變雌激素水平、導致致癌物更容易被吸收,以至增加患癌風險。

  適量飲酒有助健康理據削弱

  美國當局研究認為,對於女性而言,每周少量飲酒、即飲酒不超過一杯(攝入酒精不超過14克)者,患癌風險約為11%,若每天都飲用一杯酒,這一風險將增至13%;每天飲用兩杯酒,該幾率會增至15%。對於男性而言,每周飲酒不超過一杯者患癌幾率約10%,若每天飲酒一杯或兩杯,該幾率會增至11%和13%。

  至於適量飲酒有助減少中風或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說法,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癌症預防專家雷貝克指出,伴隨科學研究不斷深入,支持適量飲酒有助健康的理據有所削弱,關於飲酒可能致癌的理據則有所增加。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營養學教授戴維斯認為,適量飲酒的人多數擁有較健康的生活習慣,這可能造成適量飲酒對健康有益的錯覺。若研究與酒精直接相關的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不難發現整體而言,飲酒對人類健康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