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觀瀾/賴清德提名「歪瓜裂棗」 難逃被否決命運\朱穗怡

  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提名的7位大法官人選最近在立法機構全數遭到否決。這樣的結果完全是意料之中。這7位大法官人選的政治立場多是偏綠,已然違反大法官立場中立的條件。過去八年,當時的民進黨蔡英文政府把立法機構當作「橡皮圖章」,把大法官當成「政治打手」,蔡英文被批評是「蔡帝」,但如今民進黨失去立法機構第一大黨的位置,不能再肆意通過其屬意的法案,賴清德想當「賴帝」,是痴人說夢。

  大法官在島內司法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台灣法律賦予大法官「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令、違憲政黨解散審理、總統副總統彈劾案審理」等重要權力,且必須獨立行使職權,超出黨派之外。大法官可謂守護台灣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民進黨當局卻完全漠視大法官政治立場中立的原則,把「親綠」作為最重要的標準。當時由於民進黨「立委」人數超過國民黨「立委」,國民黨方面無法阻擋民進黨當局通過「綠色大法官」的任命,以致這些年來島內15位大法官皆是「綠友友」,其間更傳出蔡英文曾傳喚其中一位大法官到官邸問話,違反島內司法獨立的原則。

  去年10月,其中7位法官任期屆滿,賴清德於是提名7位人選,但被台灣輿論批評是「史上最爛大法官提名名單」。其中「民進黨聲請議事改革法案所指定之鑒定人」張文貞被提名為大法官及司法部門負責人,「賴清德大選時之競總主委」姚立明被提名為「大法官」及司法部門副負責人。此外,被提名為「大法官」的廖福特據說是「關閉」與民進黨政治立場不同的中天新聞台的主導者之一,另一名被提名人何賴傑當年力挺「反中」的「太陽花運動」。這哪是什麼大法官?根本就是清一色「挺綠」的民進黨「鷹犬」。

  對於這樣一份不堪入目的大法官人選名單,如今是立法機構第一大黨的國民黨自然不會手下留情,全盤否決,同時也是對早前改革法案被「綠色大法官」否決有力反擊。當時,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提出立法機構改革法案,加強對民進黨當局的監督,但民進黨強烈反對。雖然國民黨和民眾黨以人數優勢通過改革法案,但民進黨仗着大法官多是自己人,於是提起「釋憲」,深諳上意的大法官最終如民進黨所願,宣告在野黨通過的改革法案「違憲」,不得實施。這無異於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以後凡有民進黨反對的法案,皆可通過此途徑予以推翻。所以,國民黨強力阻擋賴清德提名的新大法官人選,一方面固然是因為這些被提名者的立場失之偏頗,另一方面也是阻止民進黨濫用司法手段。

  賴清德日後重新提名的人選立場若仍然「親綠」,恐怕只會重蹈被在野黨否決的覆轍。

  正如島內輿論指出,賴清德提名一些顏色正確的「歪瓜裂棗」,只會在朝野對抗的局面火上加油,也毀棄了大法官這個名器,更讓台灣陷於政治亂鬥的局面而無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