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企業出海大勢所趨 香港助對接展優勢
展望2025年,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對大公報表示,特朗普再度執政後,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或將迎來新一輪的動盪與調整,保護主義勢力的抬頭與地緣政治衝突的升級似乎已成定局。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企業出海已成為大勢所趨,東南亞、拉美等地都是中國出海的重要目的地,意味着香港作為內聯外通「超級聯繫人」優勢更突出。「通過在這些地區設立企業、投資建廠,既可以規避貿易壁壘,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劉英預測,面對外部形勢變化,中國對外開放的重點也將有所調整。一方面,中國不會也不能放棄歐美市場,儘管歐美對我們打「貿易戰」,但中國仍將繼續深化與歐美企業的合作,也歡迎他們來中國市場分享發展紅利。另一方面,中國將加強在全球範圍內的多元化布局,其中包括對出口產品和對外投資的多元化,尤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設廠。
面對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劉英表示,中國一直堅定地選擇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應對策略,通過「建群」與「進群」的方式來回應部分國家的「退群」行為,旨在推動一個開放、包容、普惠、平衡且共贏的新型經濟全球化,以此對抗部分國家所倡導的「區域全球化」或「半全球化」趨勢。這不僅是應對如「關稅戰」等外部挑戰的策略,更是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國,在面對全球不確定性時,採取的一項關鍵戰略舉措。同時,劉英強調了服務貿易的重要性並認為中國的服務貿易仍有巨大的增長潛力,未來應將進一步提升國內生產性服務業的水平。她認為,國內統一大市場的構建以及營商環境的打造,尤其是為促進新質生產力打造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相融合的態勢,為高水平對外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必須練好「內功」,才能更好地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