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吸引「超高淨值人士」參與北都發展\卓 銘
回顧過去香港一年,在面對內外環境諸多挑戰的情況下,香港仍能取得不少亮眼的成績。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日前表示,「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自推出以來已接獲逾750宗申請,預計將為香港帶來超過220億元總投資額。如此多超高淨值人士參與對香港的投資,正是對香港前景的信任和支持。新一年,香港雖然仍有不少困難和難題需要逐一解決,但靠着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礎競爭力、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加上特區政府務實進取、銳意改革創新的態度,以及海內外投資者的堅定信心支持,香港必將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再創新的輝煌。
去年香港進一步鞏固了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重返世界第三。在資產及財富管理行業方面的成績,也非常突出。在全球資金尋求多元配置的背景下,香港的資產管理業務持續增長,並交出亮麗成績單。截至去年上半年,香港私募基金管理的資本額已超過2339億美元,穩居亞洲第二,成為區內最大的對沖基金和跨境財富管理中心;市場估算香港共有超過2700家單一家族辦公室,其中過半資產規模超過5000萬美元。此外,在去年重新推出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亦成效顯著,至今接獲超過750宗申請,預計帶來總投資額逾220億港元。
在全球經濟下行、外國反華勢力不斷試圖「以港遏華」等負面因素下,香港取得上述成績殊為不易。這些成果不但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市場,還有香港前景的信心,也展現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資產管理領域仍然擁有全球首屈一指的吸引力。
穩定有保障的財富管理環境
未來一年,香港面對的挑戰並不會比去年少。隨着新一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於本月20日上任,世界政經局勢無疑會變得更為複雜詭譎,香港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小型經濟體,無可避免會面臨一定的衝擊。然而,挑戰與機遇並存,而且機遇遠比挑戰多。在地緣政治風險不斷上升的情況下,私人財富關係和投資經理越來越需要幫助高淨值個人和富裕客戶應對日益波動的市場。香港在地理上遠離歐洲和中東這兩個目前正在發生大規模熱戰的地區,並且有成熟的法律制度、完善的金融制度、龐大的金融業體量,對於高淨值人士來說,香港正是一個能為他們提供穩定和有保障的財富管理環境。
在相關數字上亦能看見這個趨勢,例如香港在2023年便已經擁有超過1.25萬名超高淨值人士,在全球城市名列榜首;截至去年5月底也有近90間家族辦公室落戶香港或擴展業務,來自包括內地、東盟國家、中東及歐美等不同地區,另有超過130間家族辦表示準備或已決定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香港對於高淨值人士而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先天」優勢,而高淨值人士也理應是特區政府未來「搶人才」方向的重中之重。
香港目前面對眾多的挑戰,突出者包括財政赤字、經濟產業轉型,都需要當局積極應對,不能只消極地節省開支,或者等待新產業自行發展。其中一個突破的方法,在於用好香港對超高淨值人士的吸引力,推動他們更進一步參與香港的發展,形成巨大的新經濟效益。
比如正如火如荼建設中的北部都會區,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而區內職位數目有約65萬個,其中包括15萬個為創科產業相關職位。不但蘊藏着巨大商機,對創科等新產業的投資,也貼合不少高淨值人士的利益。特區政府正全力打造「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發展格局,北部都會區便應該是「搶人才」政策的一個戰略大本營。
特區政府提出會試行「片區模式」開發北都,發展局日前邀請市場在三個月內就北都的三個「片區開發」試點提交意向書,蒐集有興趣參與開發的企業的意見和建議,以敲定日後公開招標的細節和條款。除了本地企業外,特區政府未來可考慮進一步放寬限制,透過全球融資的形式吸引國際投資者,在推動區內開發的同時,也能紓緩財政開支不斷增加的問題。
為吸引更多高淨值人士來港投資及發展,特區政府亦表示會進一步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等政策的安排,例如容許通過申請人全資擁有的合資格私人公司進行投資,為計劃與在港設立家族辦公室兩者之間帶來協同效應;並建議針對私募基金的附帶權益稅務安排進行優化,取消門檻回報率要求,簡化行政程序,為基金管理人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吸引更多私募基金在港設立業務。
磁吸效應吸引人才資金落戶
除此以外,香港還應繼續用好自己在營商環境、金融交易等方面的優勢。例如稅率方面,政府是否可以將投資個別新產業的基金納入稅務減免範圍?又例如近年綠色金融大行其道,作為發展新區域的北部都會區,大量項目正待大興土木,綠色金融產品便正好能發揮其吸引力,鼓勵高淨值人士和本地工商界透過綠色金融產品融資的同時,也要刺激區內經濟,逐漸形成磁吸效應,同一步讓更多人才、企業、資金選擇落戶香港。
彭博社早前估計,至2030年,香港資產管理規模可能會較現時增加一倍,達到2.3萬億美元。這說明在外圍風險加劇的情況下,香港穩定的營商環境和市場制度,反而成為最能吸引外資的「撒手鐧」。現時香港正處於關鍵發展期,今年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從政府到社會各界都要用盡一切方法積極革新,從內外挑戰中闖出一條新路,推動香港邁向由治及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