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探索/加強數字資產發展 助港Web3生態建設\朱皓康
2024年香港Web3.0生態建設發展取得了顯著進展,包括虛擬資產現貨ETF發行、交易平台批覆及代幣化資產沙盒發布等,吸引了全球機構參與。展望2025年,香港Web3.0生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會與挑戰。香港需要充分發揮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行穩致遠的發展。推動新興行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嚴格的許可制度和健全的監管框架,還需匯聚資金、人才和技術資源。這些要素是行業成長的基石,缺一不可。
資金為Web3.0創新提供動力,人才注入智慧,技術則是突破和效率的關鍵。香港的Web3.0行業需在這些要素協同下,從萌芽走向成熟,在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筆者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香港成為全球Web3.0行業發展的中心。
一、虛擬資產ETF:擴大市場規模
截至2024年底,香港現貨比特幣ETF規模為4億美元,與美國的1054億美元相比差距顯著。這反映了美國在虛擬資產市場的先發優勢、成熟投資者基礎和完善生態。香港雖為國際金融中心,但在銷售管道、投資者參與度和產品創新方面仍有提升空間。為縮小差距,香港需優化監管政策,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並加強市場教育和投資者保護。此外,香港可借助與內地的緊密聯繫,探索「數字資產通」機制,允許內地合格投資者投資香港的虛擬資產ETF和證券型代幣。「數字資產通」可借鑒「港股通」模式,設定年度投資額度(如50億人民幣),並要求投資者通過資產規模或風險評估測試滿足准入門檻。同時,採用區塊鏈技術增強交易透明度和監管效率,確保資金流動和交易記錄可追溯,從而促進虛擬資產市場健康發展。內地投資者通過「數字資產通」的資金流動需接受跨境資金監管和反洗錢審查。為防止過度投機,對合格投資者設定年度投資上限(如10萬人民幣)。設立投資者准入門檻,要求投資者具備一定金融資產規模(如100萬人民幣)或通過加密資產風險評估測試。優先開放機構投資者,逐步向個人擴展。依託滬港通、深港通基礎設施,搭建「數字資產通」交易系統,支持內地投資者便捷投資香港虛擬資產現貨ETF和證券型代幣。採用區塊鏈技術增強交易透明度和監管效率,確保資金流動和交易記錄可追溯。通過這些措施,促進數字資產市場健康發展。
二、合規穩定幣: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穩定幣作為新型數字支付工具,在跨境支付和貿易結算中發揮重要作用。以美元為主的穩定幣規模不斷突破,2024年上半年全球穩定幣交易額超5.1萬億美元,接近Visa同期的6.5萬億美元,第三季度更是增加3.1萬億美元。各國政府推出穩定幣發牌制度,PayPal、Revolut等西方金融科技巨頭也積極回應紛紛推出穩定幣。雖然泰達公司發行的USDT規模突破1400億美元,佔穩定幣市場份額66%,但泰達幣並不受大部分國家地區的監管。內地和香港應支持港元和人民幣穩定幣的發行,並與數字人民幣對接,鼓勵大中華地區和「一帶一路」國家外貿企業使用香港金管局批准的港元或人民幣穩定幣,可提升跨境貿易結算效率、降低成本,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區域金融合作。為此,需從跨境結算、應用場景拓展和監管保障三方面統籌推進:
第一,在跨境貿易結算中,可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試點基於區塊鏈的穩定幣結算平台,支持港元和人民幣穩定幣支付,實現即時結算,減少中介環節。試點範圍優先覆蓋跨境電商、供應鏈企業和大宗商品貿易的國央企,設定年度總額度(如500億元人民幣)及單企上限,確保風險可控。提供政策激勵如手續費減免、稅收優惠,並推出培訓計劃,助企業熟悉流程。
第二,探索穩定幣與數字人民幣對接,提升支付便利性並拓展應用場景,如支持跨境電商平台部署穩定幣支付,解決支付延遲與匯率波動問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香港可支持發行人民幣計價穩定幣,擴大其國際貿易應用場景。鼓勵金融科技公司與傳統金融機構共建基礎設施,促進創新合作。
第三,構建內地─香港跨境監管機制,利用區塊鏈實現資金流向可追溯,並即時監控大額與高風險交易。完善反洗錢與反恐規則,強化AML與KYC合規,推動資訊共用。試點初期聚焦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電商支付和供應鏈金融,逐步推廣。加強技術安全保障,定期審計並提供安全指南,提升風險防範能力。通過上述措施,港元和人民幣穩定幣將為跨境貿易和人民幣國際化注入新動力。
三、RWA資產代幣化:重塑投融資模式
通證化或代幣化技術正在推動全球金融變革,將現實世界資產(RWA),如基金、光伏電站、碳資產和房地產轉化為易分割、快速流轉的數字通證,支持7×24小時的全球低成本交易。這種模式不僅讓資產交易更高效便捷,還降低了投資門檻,為資本配置和普惠金融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波士頓諮詢公司預計,2030年全球代幣化資產規模將達到16萬億美元。華爾街金融巨頭爭相推出RWA通證化產品。例如,高盛的GS DAP平台早在2021年便成功幫助歐洲投資銀行發行數字債券;貝萊德則在以太坊上推出了通證化私募基金BUIDL,允許投資者全年無休地交易通證,同時獲得收益。截至2024年底,BUIDL規模突破5.5億美元。
為了鼓勵內地有投融資需求的企業通過香港合規的代幣化證券法律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在Web3.0行業融資,香港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首先,香港應充分發揮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積極完善代幣化證券的法律和監管框架。針對光伏電站、數據中心、碳資產和優質商業地產等RWA資產,香港可與內地相關行業機構合作,制定標準化的代幣化方案,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和時間成本。其次,香港應深化與內地監管機構的合作,推動兩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通過「數字資產通」等機制,內地合格投資者可以便捷參與香港的代幣化證券交易,從而提升香港市場的流動性和深度。
同時,香港的專業機構可為內地企業提供香港RWA通證化法律和財務諮詢服務,幫助其熟悉代幣化證券的發行和交易流程。內地與香港應共同推動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的研發與應用。通過技術創新,開發智能合約以實現收益分配、資產管理和風險控制的自動化,提升資產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同時降低交易成本。兩地應加強市場教育和投資者保護。香港可通過舉辦研討會、培訓課程和宣傳活動,提升內地企業和投資者對代幣化證券的認知。例如,筆者於2024年10月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RWA與通證化─Web3.0時代的投融資變革》一書,深入解讀RWA行業,幫助投資者了解相關資產的特點和風險。
最後,香港需建立健全的投資者保護機制,確保投資者權益得到有效保障。香港還應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合作,推動代幣化證券的全球標準化和互認。通過與國際金融組織和監管機構的合作,香港可促進代幣化證券的全球流通與交易,為內地企業拓展國際融資平台。對於光伏電站、數據中心和優質商業地產等資產,香港可與國際能源機構、碳交易所、數據中心協會及房地產投資機構合作,推動這些資產的全球代幣化標準制定,提升其國際認可度和流動性。
展望未來,香港在Web3.0生態建設中擁有獨特優勢。通過完善法律與監管框架、推動技術創新、深化國際合作以及加強市場教育,香港有望成為內地企業進行代幣化證券融資的首選平台。作為香港特區政府數碼港創業顧問委員會委員及創科孵化基金顧問評委,筆者注意到,過去兩年越來越多的全球Web3.0技術創業者選擇落地香港。如果「數字資產通」機制以及港元和人民幣穩定幣能夠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服務內地龐大的市場需求,香港不僅將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頂尖人才,還將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在資金、技術與人才的協同推動下,香港必將在Web3.0時代抓住機遇,於全球數字經濟浪潮中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作者為華夏基金(香港)數字資產管理主管和家族財富管理主管,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