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應對外部挑戰
楊莉珊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
日月其邁,歲律更新。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2025年新年賀詞,指出「夢雖遙,追則能達﹔願雖艱,持則可圓。」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積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夠把宏偉目標變為美好現實。在這個關鍵時期,香港的發展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中央的支持下,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齊心協力,香港有能力迎接並克服任何困難,實現繁榮和穩定。「一國兩制」進入新的階段,為香港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保持團結,積極推進改革和創新,香港一定能在這條偉大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強化優勢分散風險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一國兩制」實踐也進入新的階段。剛過去的2024年,特區政府完成《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立法,為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下,香港成為全球唯一匯聚中國優勢和國際優勢的城市,這是非常獨特且寶貴的。香港重新成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排名重上全球第三,以及在新興初創生態系統排名亞洲第一和全球第三,這些成就都是香港再造輝煌的重要基礎。
同時,香港的經濟增長確實面臨挑戰。根據報道,香港2024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已經從原來的3%下調至2.5%。此外,財赤連續3年突破千億。這些挑戰主要來自於中美關係的緊張和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1月20日,特朗普便會重返白宮,他的「美國優先」理念是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的。當美國升級關稅戰、貿易戰和科技戰,必然對依賴國際貿易的香港造成一定程度的打擊;而美國的擴張性政策一旦引發高通脹,可能觸發美聯儲放緩減息,屆時香港股市、樓市、消費零售市道均會受壓。香港需要在這樣的局勢中保持靈活,積極應對各種挑戰,並尋求在國際和國內環境中的平衡與發展。
國家是香港的強大後盾,中央已準備加強力度提振經濟,香港可望受惠。在當前外部形勢變幻莫測的情況下,香港保持沉着冷靜、避免自亂陣腳是至關重要的。為應對挑戰,香港需要採取積極措施,以維護其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首先,香港應深化與內地的經濟融合,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增強在科技創新和金融服務方面的競爭力,減少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其次,香港應加強與東南亞國家和歐洲的經濟合作,分散來自中美對抗的風險。
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
香港需要抓住機遇,拚經濟謀發展,進行改革升級轉型,從而實現長期的繁榮和穩定。這意味着香港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改革和升級轉型,推動創新科技,支持初創企業,鼓勵科技研發,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二是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利用區域優勢促進經濟協同發展。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拓展國際市場。維持和擴大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貿易聯繫,吸引國際投資。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強化資本市場功能。
大灣區建設是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最佳切入點。2023年4月,習主席在廣東考察時強調「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品質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資料顯示,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元人民幣,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特區政府應繼續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積極推進大灣區建設,加強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為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同時亦為香港的發展創造更寬廣的空間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