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棚閒話】非時尚閱讀
●青 絲
近年我不再買書,改為到圖書館借書閱讀以後,不論是選書的眼界,還是閱讀的定力,都比過去有了長足進步。最顯著變化是心態更為從容平穩了,對正當紅的暢銷書會持一種冷靜態度,有意識地保持一段距離。不像過去是直接從出版市場上做選擇,面對鋪天蓋地的宣傳信息,眾多眼花繚亂的讀物,很容易被牽着鼻子走,閱讀口味經常會受時尚潮流裹挾,有時候花了錢和時間,開卷卻未能有益,甚至收穫的是負面情緒和挫折。
多年前霍金成為大眾熱議話題,「宇宙」「果殼」是社交媒體上頻繁閃現的熱門詞彙,讓旁觀的我有一種被潮流拋棄的落伍之感,一想到身邊的人群,特別是熟人圈裏如果也有人談及這些話題,自己會像個傻瓜一樣,連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不知道,那多麼可怕?於是我買來霍金的《時間簡史》三部曲,準備惡補一下相關內容,以便於和他人形成共同話題。孰料我只是翻了幾頁,就發現書裏的每個字都認識,但組合到一起的意思卻根本看不懂,由此引發的挫折和焦慮,彷彿每一個字符都在對我揶揄嘲笑。
後來看一篇文章,談及《時間簡史》作為上榜時間最長的暢銷書,真正能看完的人其實是不多的。美國電視節目主持人邁克·金斯利做過一個測試,偷偷在幾百本《時間簡史》裏夾放一張紙條,上面寫「如果你看到了這一頁,打這個電話我送你50美元」,但他從沒接到過索要這50美元的電話。看完,我內心頓感釋然的同時,也反思一個人建立並穩固自己的閱讀趣味,讓視野、定力不受周圍環境影響,是多麼重要。記得新世紀初的時候,投資理財書籍走紅,「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是流行一時的口頭禪。有同學向我推薦《窮爸爸富爸爸》《誰動了我的奶酪》這些暢銷書,見我不感興趣,還嘲笑我落伍。
我當時就意識到在以市場取向為主導的今天,暢銷書未必是人人適合的書,也充斥着許多噱頭,而在這種五色亂目的環境裏,人須保持務實的傳統,不為推銷術所動。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向他人炫耀自己讀過哪些書,從話題上尋求認同,而是一種良性的生活方式。不過,雖然我早早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但買書的時候還是難免會趨附潮流時尚,經常看着看着又被吸引,亂了陣腳。
到圖書館借閱就不存在這些問題,一來暢銷書總是很熱門,借閱的人多,我不必搶着去看,可以等一段時間,確定是一本好書以後再讀也不遲;二是借閱的書沒有掏錢購買的壓力,遇到不對胃口的內容,讀得粗一些也不要緊,知道個大概就行。喜歡的書則可浸潤式細讀,由此能夠有計劃地根據興趣領域規避過量信息,打造出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閱讀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