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層學員因舞蹈而成長
今年是11歲的黃康晴習舞的第八個年頭,由最初三年的芭蕾舞到目前的爵士舞,堅持至今只有「喜歡」這一個原因。採訪當日,黃康晴顯得頗為內向,不時臉紅,但談到自己擅長的舞蹈,她便興奮開口:「最有信心的時候就是上台,最初會覺得很緊張,但現在只剩下開心和興奮。」黃母提到黃康晴近期去到吉隆坡參加比賽,整個過程都很愉快,而這種經驗在習舞的多年間已經有許多次,逐漸培養了黃康晴的自信心。「對於康晴來說,最重要的課外活動就是舞蹈,她也考慮未來成為一位舞蹈老師。」黃母說道。
另一位稍年幼的學員是5歲的呂雪嫣,最初選擇學習舞蹈,是因為她姐姐自小學舞,在家練習時雪嫣也會跟隨起舞,「姐姐目前已經選擇了中國舞,而她目前就從芭蕾開始,慢慢摸索自己的興趣。」呂母說道,而雪嫣則興奮表示,現在身份有了轉換,自己在家練習的時候姐姐也會跟自己一起重溫芭蕾動作。
為舞蹈自律 參與活動獲認同
香港的教育眾所周知較為「卷」,很多學生在逐漸升學的過程中已經無法安排餘下的時間留給額外的愛好,但有真正的興趣,便有了動力,黃康晴的母親說:「因為喜歡跳舞,就一定會事先安排好學校的事務,預留好時間給舞蹈,這樣的話小朋友自己也能夠變得更加自律。」
舞蹈除了運動本身,認識好朋友、去不同的地方參加比賽及活動對學員來說也是很好的「附加值」。黃康晴最近去吉隆坡比賽,獲得了第三名,她說:「得獎是舞蹈學習中的一件開心的事,參加不同的比賽有不少挑戰,有了成果便得到認可。」自信心是SDM學院想要培養學員們的重要一項,「參加不同的活動可以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在一年多的時間中,已經從怯場到目前的大方。」呂雪嫣的媽媽自豪說道。「我記得第一次參加表演的時候會緊張、害怕到哭出來,但經過了幾次表演後,現在只會有興奮和開心的感覺。」黃康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