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政策引導提振預期信心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 程實

  在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期,預期管理至關重要,保持市場信心至為關鍵。「預期偏弱」已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的一個關鍵中期因素。在「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國際迴圈存在干擾」的雙重壓力下,經濟主體的信心受到削弱,投資和消費意願明顯不足。在此背景下,如何通過有效的預期管理穩定市場信心,成為宏觀政策的重要着力點。 

  自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中國經濟面臨的「三重壓力」之一「預期轉弱」以來,政策層對市場信心的維護與提升更加關注。2024年的實踐表明,逆勢築信心,預期管理成效初顯。以房地產市場為例,面對長期疲弱的表現,人行多次下調房貸利率,聯合財政部推出一系列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的舉措,幫助穩定了購房者的信心。資料顯示,2024年9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收窄,預期管理在穩定市場方面初見成效。此外,金融市場穩定性也得到較好維護。2024年9月,政府推出新金融穩定工具,支持股市穩定發展,有效緩解市場恐慌情緒,投資者信心逐漸恢復。 

  支持消費政策力度料加大

  展望2025年,透明的資訊披露、順暢的市場溝通有望進一步強化預期管理,在經濟承壓背景下保持市場穩定、提振信心。預計2025年消費領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以提振消費信心,推動居民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宏觀政策或通過擴大社保覆蓋、提高低收入群體補貼力度等措施,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從而刺激消費需求。預測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有望回升至4.6%,尤其是在汽車、家電、旅遊等大宗消費領域,政策支持將為消費增長注入新動能。在企業層面,政府將繼續通過減稅降費、提供優惠貸款等措施提振企業投資意願。預計2025年在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的政策支援下,企業投資意願將進一步增強,製造業投資增速有望保持在6%以上,為經濟結構調整和高品質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此外,房地產市場預計將實現小幅回升,帶動相關產業鏈增長,為經濟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