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i偷聽用戶對話掀訴訟 蘋果願賠逾7億和解

  獲賠償用戶達數千萬 每人最多155元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大型科企蘋果公司的電子設備語音助理Siri,被指會偷聽用戶的對話內容,暗中錄製並將其透露給廣告商等第三方,涉嫌侵犯用戶私隱,因而面對集體訴訟。路透社報道,蘋果周二(2024年12月31日)初步同意支付9,500萬美元(約7.4億港元)和解。

  蘋果於2014年9月17日推出Siri語音喚醒功能,通常而言,Siri只會在用戶喊出「嘿,Siri」之類觸發詞時,才會作出明顯回應。今次在美提出集體訴訟的用戶抱怨,蘋果公司實則經常在用戶無意中啟動Siri的情況下,記錄用戶的私人談話,並將對話內容外洩給第三方。

  用戶接收廣告驚覺Siri偷聽

  該案兩名原告表示,他們曾分別在對話中,提到品牌運動鞋Air Jordan,以及一間名為Olive Garden的食肆,隨後便收到相關產品廣告。另一名原告也稱,他私下與醫生討論是否接受某項手術,很快便收到推薦該款手術的廣告。事件令消費者質疑語音助理的數據保護存在漏洞,尤其是無意被喚醒的情況下。

  蘋果否認有不當行為,表示和解並非承認法律責任,而是希望藉此解決潛在的訴訟風險。初步和解協議已遞交位於加州的奧克蘭地方法院,需要主審本案的地方法院法官懷特批准。

  路透社稱,今次集體訴訟範圍涵蓋2014年9月17日至2024年12月31日,預計合資格獲得賠償的用戶多達數千萬,每人可為每部支援Siri功能的蘋果電子設備,最多獲得20美元(約155港元)賠償。至於9,500萬美元的和解金額,僅相當於蘋果營運9小時的利潤,根據最新業績,蘋果過去一年的淨收入高達934.7億美元(約7,271億港元)。據報原告律師可能還會要求從和解金中,支付高達2,850萬美元(約2.2億港元)律師費,以及110萬美元(約855.7萬港元)其他開支。

  快速解決免影響品牌形象

  另一間科企巨擘Google的語音助理,也被用戶提出類似訴訟,正在加州聖何塞聯邦法院審理。Google與蘋果Siri案的原告,均由同一間律師行代理。

  科技業界分析,蘋果拒絕承認有不當行為,今次和解是旨在快速解決爭議的商業策略,避免影響品牌形象,以及損害用戶對產品的信任度,指出隨着消費者對私隱保護的關注日益提高,科企面臨的不僅是法律挑戰,更是如何在數據驅動的創新與私隱保護間找到平衡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