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策略】乘國策順風車揀個股 科技股「中特估」最佳搭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去年強積金大豐收,打工仔人均賺近2.3萬元是4年來最多,強積金投資的是基金,打工仔若想在個股上尋寶,大行亦有不少推薦,其中科技股及「中特估」是最獲青睞的板塊。
海通國際日前發表2025年港股投資報告,表示當前港股和A股的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及全球低位,A股及港股的總市值只佔內地及香港GDP僅86%,遠低於美國及大部分其他國家和地區,故此仍看好港股今年將繼續上行,當中,信息技術類股份的市值以及高息紅利股的市值,合計超過70%。該行認為,科技股及「中特估」板塊,更能受益於未來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潛在的估值修復機會。事實上,大行普遍也認為,科技股與「中特估」仍然是投資首選板塊,而消費類股份也可看高一線。
受益於內地AI產業加速落地
海通國際稱,2025年仍會繼續看好科技板塊,具體包括AI基建股、AI應用股等,將受益於內地AI產業的加速落地;新質生產力則有望受益於國家政策的持續加碼以及政府基金、地方專項債等資金支持。此外,遊戲、傳媒等文化產業,也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AI數據中心需要大量能源支撐,也會驅動內地能源產業鏈、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相關產業的加速發展。
高盛在1月亞太區策略報告中,按盈利重評領先指標(ERLI)準則,列出推薦的買入港股名單(見表)。當中便包括大量高息或派息穩定的股份,例如建行(0939)、港交所(0388)、長和(0001)、中銀(2388)、港鐵(0066)、郵儲行(1658)、太古A(0019)等。受惠估值重估的股份則包括平保(2318)、國壽(2628)、人保(1339)、濰柴(2338)、中金(3908)及時代電氣(3898)。
交銀國際的報告亦指出,2025年港股後續走勢將取決於兩大關鍵:一是內地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尤其是消費、地產等重點領域的恢復情況;二是海外貨幣政策降息節奏和空間的變化。在內地有望推出更寬鬆的政策,與加強刺激內需下,該行看好消費類股份,包括家電、運動鞋服等可選消費品,以及新能源車板塊,都可直接受益於內需刺激政策和消費升級。
穩定現金流和高息板塊受捧
除消費股外,交銀國際也指要關注科技創新領域,包括科技互聯網、半導體和人工智能(AI)三大項。考慮到市場波動風險,建議配置具備穩定現金流的高息板塊,作為組合的防禦端,當中以能源、公用股及電信股最為突出。
中金展望2025年亦提出重點關注三類領域:一是行業自身供給和政策環境充分理想的板塊,例如互聯網等部分消費服務、家電、紡織服裝、電子產品;二是有「國策」支持板塊,如具「以舊換新」概念的家電、電動車、自主研發的電腦、半導體等;三是穩定回報,如高息「中特估」股份,尤其是手頭淨現金相對佔比高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