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之言】本地貨自產自銷 食品可口有保證
本地有機食品價錢較高昂,不少本地生產的食物亦比海外進口貨為貴。漁農美食嘉年華籌委會主席劉堅偉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本地有機食品仍有足夠的競爭力。他解釋,不少產品進口是因為原產地無法自行消化太多的漁農產品,「例如薯仔,日本進口價格比香港的價格更低,是因為日本內部無法將這些薯仔完全消化,導致需要輸出售賣,因而價格不會太高。」
本地農業的優勢,在於自產自銷,「出口食品需要根據物流時間來控制農作的生產時間,導致部分農作在還未成熟時被提早採摘。香港本地農作的優勢就是可以讓其完成生長再採摘,確保食品的可口性。」
漁場和農場兼有的暉傑農貿有限公司,其開發部經理丁道德表示,自己是第一次來嘉年華擺檔,發現這裏的漁農舖更集中,能有效吸引真正想來消費的市民,相較其他地方擺市集,人流量能多三成至五成。他認為臨近過年,市民消費慾會提升,有助在嘉年華銷量的提升,但銷情是否可觀仍是未知數,考慮「先用比市場價低一點價格做出口碑」。
料周末兩天人流增 對銷情有信心
除傳統蔬菜、魚類、乾貨外,蘑菇亦是市民喜歡購買的商品之一。宏瀚國際(香港)有限公司業務經理譚展雄表示,嘉年華內專門售賣菇類的檔舖不多,因此能吸引市民前來消費。由於活動從星期五開始,人流量尚可,相信周末兩天人流量會顯著上升,因此對今次活動的銷情有信心。
譚展雄說,該公司每年都來嘉年華展銷,這次推出包括平菇在內的菇類產品30元3包,相較於市面的約18元1包,可謂「十分抵買」。對會否擔心產品滯銷情況的出現,他指如果商品無法在嘉年華內即日出售,就會提供給餐廳使用;而次日在嘉年華中展銷的商品則是新一批新鮮菇類。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