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員:用心做好每件事
【大公報訊】記者吳俊宏、陸九如報道:「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聆聽市民們的訴求,努力解決當區民生痛點、難點,提高市民生活中的獲得感與幸福感,這不僅是本屆特區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標,更是區議員們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為社區居民排憂解難的要求。
多位區議員表示,社區的每一件事,無論大小,都關乎每位居民的切身利益,從改善街道衞生到推動社區設施建設,從將創新科技推廣入社區到營造關愛共融的社區氛圍,每一項工作背後都凝聚着市民的期盼與信任。新的一年,他們也將不負市民們的信任與支持,以切實的行動和成效回饋為民服務的初心與堅持。
灣仔區區議員莫繡安將過去一年總結為「行動上充實,心情上豐盛」,又形容區議員的工作是「以人為本」。她表示,香港在完善地區治理後,區議員與政府、三會、法團、關愛隊之間建立了信任,大家互相協作,用真心服務市民,做好地區服務。
協助長者融入數字時代
莫繡安介紹,過去一年內她與團隊接收並處理超過350個案例,平均每月處理案例近30宗,「市民會向我反映各種問題,諸如家中滲水、水管爆裂、汽車違泊等等,五花八門。」她又告訴記者,很多問題當天就可獲得解決,而類似噪音問題等需要政府部門多方協作跟進的事項會耗時較長,但莫繡安指「他們都很幫手,區議員和關愛隊、政府部門等之間的溝通緊密,都是真心為社區付出。」
展望全新的一年,莫繡安表示,第一項任務是鞏固與大廈法團緊密溝通的工作,在需要時更快響應市民的訴求,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第二個任務是繼續將創新科技推廣至本地社區,將科技融入生活,除了帶來有「陪伴功能」的AI寵物,降低獨居長者的孤獨感,為他們紓解心理健康問題外,更會在社區內協助長者融入數字時代,教他們使用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第三個任務則是重視基層醫療和健康管理,從疾病的排查與預防開始,有效應對本港人口老齡化對基層醫療系統造成的壓力,共創可持續發展社區。
「民生工作沒有『小事』,每一個細節都需要用心、用情去對待。」中西區議員金玲指出,社區裏的每一件事,看似微不足道,卻關乎每位居民的切身利益。小至從改善街道衞生,大到推動社區設施建設,每一項工作背後,都有市民的期盼與信任。她續說,中區作為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地區多樣性極高,既有半山、山頂的中產富人區,也有唐樓、劏房的基層市民區。她強調,針對該區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地區工作,了解市民的急難愁盼,幫助解決日常實際問題,是她的首要任務。為此,她主動深入群眾,走進社區,以理性和專業推動實質改變。
在具體案例中,金玲表示,有市民反映卑利街一條雙黃線因沒有鋪設防滑鋼沙,雨天時經常導致行人摔倒受傷。她當即聯繫相關部門反映情況,成功爭取在該雙黃線上鋪設防滑鋼沙。她深深感受到區議員的工作需要細心、關心,「那看似簡單的一道雙黃線,卻為區內市民帶來了更安全的生活。」
配合推展「聯廈聯管」試驗
油尖旺區議員黃舒明則關注樓宇管理及居住問題。她表示,政府正式採納了她團隊長期以來積極爭取的「聯廈聯管」計劃。這一計劃旨在針對油尖旺區內三無或不活躍法團的大廈,通過聯合管理的方式,直接惠及社區內最基層的市民,改善他們大廈公用地方的管理狀況,讓居民住得更加安全、乾淨和舒適。
黃舒明表示,這一計劃的試驗項目將在包括油尖旺區在內的幾個小區率先展開。她深知這類大廈「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因此,她的團隊已做好充分準備,計劃在未來一年內積極、細心地協助政府開展工作,確保計劃得以順利實施。
南區區議員梁進關注老年人需求,他發現老年人常在公園「爭奪」有限的健身器材,長椅擺放的位置及設計也不太合理。於是,他提出了集中資源改善設施和調整長椅設計的建議。
梁進分享了一系列關於照顧者的求助故事。他透露,辦事處曾經接到照顧者的求助電話,面對巨大的壓力,有照顧者甚至提到了輕生的念頭。梁進總是耐心傾聽,為他們提供政府服務的支援,成為他們的「暖心使者」。
談到未來規劃,梁進指出,未來一年將着重改善路面問題,並減少居民受傷風險。同時,推動興建專項設施,如提供老人的文化小社區,確保設施合理布置、方便使用。此外,也將關注殘疾人士需求,改善無障礙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