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論壇/人行以貨幣政策穩定資本市場\吳曉求
在2024年9月24日之前,由於中國資本市場表現平平,並未引起太多關注。然而,2024年9月24日之後,全球開始逐漸聚焦中國資本市場。這一變化的原因在於,中國政府正在考慮採取何種政策來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中國經濟下行趨勢較為明顯,面臨諸多困難,其中消費需求不足和投資下降問題尤為突出。為此,中國政府決定要維護存量財富的穩定,力求使其止跌回穩、進而回升,因為存量財富的狀況嚴重制約了居民部門的消費擴張。政府已經針對居民部門存量財富中佔比高達60%的房地產市場,採取了有效措施,力求實現市場的止跌回穩。
在中國居民部門的存量財富中,證券化金融市場和金融資產佔據較大比例,其中證券化金融市場的規模相對較大,且這部分市場流動性良好。為了讓存量財富止跌回升,這成為了推動中國經濟有效擴張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此背景下,財政部、人行、金融監管總局和中國證監會都採取了一系列舉措,以維護房地產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中國人行的貨幣政策目標正在發生顯著變化。過去,貨幣政策的單一目標是維護存款類金融機構的穩定,而現在則開始關注資本市場資產價格的變化。也就是說,維護銀行和資本市場等存款類金融機構的穩定,已經變成了人行的雙重目標。這是中國人行政策目標的一個重要變化。
向現代化央行功能發展
當然,人行的貨幣政策目標仍然包括維護人民幣幣值的穩定、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但未來,維護市場穩定也將成為央行非常關心的目標之一。
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人行創設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人行的貨幣政策工具體系比較完整,既包括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利率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制度,也包括中央銀行再貸款等。特別是人行還創設了一系列的借貸便利和互換便利,這些都是人行為了應對新形勢而創設的貨幣政策工具。
這個結構性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關注小微企業、高科技企業和資本市場發展。2024年9月24日創設的互換便利,主要是為了穩定中國的資本市場。在此背景下,中國市場開始慢慢回升,因此世界都開始關注中國市場。
貨幣政策的調整意味着中國人行功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將從一個傳統央行慢慢變成現代央行,也就是更關心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的穩定和發展。中國資本市場的生態環境也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行在關注這個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說,筆者認為未來中國的資本市場會有很好的發展空間。
為資本市場提供潛在流動性
就中國而言,資本市場發展有兩點非常重要:1、提升上市公司淨債率,這意味着重大的改變。目前上市公司結構相對傳統且落後,如何讓高科技企業成為上市公司的主體,應是下一階段改革的重要目標。2、必須要為中國資本市場提供潛在的流動性。人行這次貨幣政策目標調整和工具創設,主要是為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提供潛在的流動性做準備,這就是中國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特別是央行功能發生的變化。
未來將會採取哪些政策來維持宏觀經濟的穩定,並阻止房地產和資本市場下跌?首先,自2024年9月24日以來,中國已經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維持經濟的穩定。第一是通過市場機制以及有效的政策讓消費有所擴張;第二,通過制度和法治的手段增強投資者信心,讓資本能夠穩定下來;第三是優化削減地方債務規模。過去因為增長速度太快,中國的地方債務擴張太快,規模也比較大,嚴重制約了中國的經濟增長。因此中國財政部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新增了6萬億地方債限額,加上之前的4萬億,總共是10萬億來優化置換地方債務,特別是隱性債務。有關房地產的政策實際上已經到位了,主要是降低首付和大幅度降低居民購買房子的利息支出。房地產政策調整的主要目的是讓市場止跌企穩。當然,房地產市場不可能回到以前那個時代,過去房地產價格的快速增長給中國經濟帶來沉重的負擔,要以此為教訓,讓房地產市場企穩是中國政府一個重要的政策目標,而不是讓它回到過去的年代。
然而,資本市場的目標是止跌回升,這和房地產的政策指向是不一樣的。中國的資本市場有其底線,人行創設了基於資本市場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最重要的包括互換便利和人行的再貸款,這是在中國人行貨幣政策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政策。從2024年9月24日人行就開始採取有效的工具影響資本市場,使得人行的功能開始向美聯儲靠近,不僅關心實體經濟、就業、經濟增長、CPI,也關心資產價格的變化,以維持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存款的金融機構的穩定,二是資本市場的穩定,這構成了中國雙重穩定的一個標誌。未來這些政策的趨向不會改變,且會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實施一系列新措施來穩定中國經濟。
(本文由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為2024年11月22日國際金融論壇(IFF)第21屆全球年會「全球金融市場發展與展望」議程演講改寫而成,並授權本專欄發布)
www.if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