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內外/多管齊下加速公交綠色化\陳克勤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在新能源運輸基金預留約7.5億元,資助的士業界和專營巴士公司購置電動車輛。日前,環境及生態局公布《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路線圖」),包括資助專營巴士營辦商購置約600輛電動巴士及資助的士業界購置3000輛電動的士。此外,政府亦將多管齊下推動業界擴展充電設施,以支持電動車普及化進程。此番舉措是將施政報告所提出目標落到實處的具體體現,值得讚揚。另一方面,政府亦需積極思考下一步的政策措施,配合資助計劃引導公共交通工具完成綠色迭代。

  根據政府最新數據,新落地的私家車平均每10輛就有7輛是電動車。可以說,隨着電動車車型的多樣化和普及化,加之政府的電動車登記稅寬減計劃(俗稱「一換一」計劃)提供的誘因,香港私家車綠色化進程已取得可喜的成績。但另一方面,包括的士在內的公交工具綠色化進程卻不如人意。目前,全港約有18000輛的士,當中僅約0.5%為電動的士。因此,提出更具進取性的資助計劃以推動公交工具綠色轉型,是十分必要的。

  以往導致業界抗拒電動轉型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電動車型的售價較為昂貴,且缺乏長時間運營的實證例子;二是充電需時,且充電樁數量不足,對運營造成影響。隨着電動車的日益普及和快速充電樁技術的出現,上述兩點顧慮都可以徹底消除。

  緊密溝通配合業界需要

  「路線圖」亦表示,政府會鼓勵業界擴展充電設施,預計2027年底提供至少500個遍布全港的高速充電樁,為電動公交的普及化提供支持。筆者認為,政府需要就充電樁選址與業界緊密溝通,避免出現電動的士須專門前往非運營區域充電的情況,盡量配合他們對時間效率方面的需要。

  隨着相關措施逐步落實,下一階段政府可考慮如何通過政策引導,進一步放大電動公交工具的優勢,引導業界加速綠色化轉型。正如上文所述,首批電動的士不僅獲得政府資助購車,相信在運營成本方面亦較傳統燃料車型較為優勢。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可以此為切入點,為綠色公交轉型提供更多誘因。

  優惠政策推動綠色轉型

  筆者建議,在相關資助計劃結束後,政府可考慮與業界合作,為電動公交工具提供更多優惠政策,如降低電動公交的隧道費、豁免電動公交的年檢費用,以及鼓勵業界降低電動的士司機的租車費用等。此外,在資助計劃完成後,政府還可以考慮類似限制新登記傳統燃料私家車的做法,設定一個時間節點,之後不再允許新登記傳統燃料公交車輛,以加速推動行業的綠色轉型。

  另一方面,政府亦可積極研究如何利用解決網約車問題的契機,進一步推動香港的交通工具電動化進程。現時在內地主要城市運營的網約車輛中,新能源比例已經高達9成,有數據顯示在深圳甚至達到了100%。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紐約,亦有超過10萬輛電動私家車,登記成為網約車運營者。

  李家超特首在去年的施政報告談到如何推動改革時,提出要以鮮明的改革理念、實實在在的改革舉措,一件事一件事地抓。今次「路線圖」的公布,正是此施政理念的良好體現。筆者期望當局可以做好後續的落實工作,並進一步制定相關的「政策組合拳」,加速推動香港公共交通工具的綠色轉型。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