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紀事/區議員細心 街坊暖心
重塑後的區議會,議會運作日益順暢,共同為社區服務。東區區議員何毅淦面對地區服務範圍擴大12倍的挑戰,以宏觀思維處理具體問題,如調整巴士站點和操場燈光使用時間等,細緻兼顧公眾需求與市民訴求。離島區區議員郭慧文則把視野從長洲拓展至整個離島區,關注居民日常生活開支,成功反對渡輪大幅加價;同時着力改善醫療和教育資源,為居民提供更便利的服務。
他們表示:「現在議會的效能有顯著的提升,議員們更加齊心協力,減少無謂政治爭拗,讓市民感到有實質的轉變。」大公報記者 吳俊宏 義昊
東區柴灣選區議員何毅淦是上一屆的杏花邨區議員,重塑區議會後,他服務的範圍擴大了,柴灣區的服務面積已膨脹至原來的12倍,這一變化讓何毅淦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何毅淦在受訪時表示,服務對象的多元性帶來了新的機遇,也讓他有了更廣闊的視野來檢視社區需求。他表示:「選區的變大,實則是思維的昇華,這令我可以更宏觀地處理地區問題,從而樹立起更加堅定的大局觀。」
選區擴大 以宏觀思維處理問題
「從單一中產階級社區到混合型社區的轉變,我們服務的範圍覆蓋公屋和私人住宅。」何毅淦強調,即使是巴士站點的微調,也需要更細緻的考量。何毅淦早前曾處理了一宗關於操場燈光使用時間的投訴。一位街坊反映,操場燈光晚上11時才關閉,希望提前熄燈以避免影響他人。何毅淦表示,需要顧及個別人士的感受,但公共設施的使用時間不能僅因個人意見而隨意更改。
「我們需要從宏觀角度出發,尋找合理解決方案。」何毅淦解釋說,如果燈光確實影響到居民作息,可以考慮調整燈光角度和覆蓋範圍,以滿足不同人士的需求。何毅淦強調,每個個案都會被當作全新案例來處理,以確保能夠細緻了解情況並有效回應市民訴求。隨着區議會要求的提高,議員們現在需要記錄每一個個案,並提交相關證明,以滿足政府設定的績效指標。
在議會運作方面,何毅淦表示,現在議會的效能有了顯著提升,議員們更加齊心協力,減少無謂辯論。「無論是區議員的工作,還是議會的運作,我們都看到了積極的變化,這對提高工作效率和響應市民需求都是非常有益的。」
減少無謂辯論 議會效能提升
在議會運作中的一個特別案例是,議員們成功推動解決興華邨和峰華邨之間長期存在的公共交通問題。由於道路闊度不足,81號巴士長期以來無法從興華邨總站開出後轉入峰華邨,給當地居民出行造成不便。
在區議會的推動下,房屋署在最新回應中表示,只要道路能夠擴闊,就能解決81號巴士無法進入峰華邨的問題。目前,路政署正在研究將路燈移位以擴闊道路。何毅淦表示:「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條道路將能夠成功擴闊。一旦擴闊完成,81號巴士就能從興華邨總站開出,轉入峰華邨,方便居民出入。」何毅淦有信心這個擴闊工程可以在2025年內完成。他進一步指出,這個案例展示了特區官員和公務員確實聽取了區議員的意見,努力解決地區居民面對的問題。
離島區議員郭慧文曾是民建聯長洲辦事處社區主任,她表示成為區議員後自己的工作職責並沒有太大變化,一樣是服務市民,與政府不同部門進行對接。不過,自己的服務範圍從長洲拓展到整個離島區,因此,如今更多時要基於整個離島的情況進行思考,而與她一同並肩作戰的區議員們有着不同的背景與經歷,合作期間大家集思廣益,她直言「學到好多嘢!」
收集民意 成功削減渡輪加幅
過去一年令郭慧文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便是與其他區議員一起反對渡輪加價。去年4月,愉景灣航運服務有限公司向運輸署提出申請加價60%,引起市民關注,亦引起當區居民大力反對。「離島居民外出主要依靠渡輪,加價會嚴重增加大家的日常開支,加重經濟負擔。」郭慧文與其他離島區議員在社區收集民意,並多次約見運輸署及營辦商,對於大幅加價提出強烈反對,強調加幅應該維持在合理及居民可承受範圍內,並希望有關部門可主動為此航線提供協助。最終運輸署大幅削減加幅,加價由60%降至14%。
離島區由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資源相對分散,醫療資源短缺首當其衝。郭慧文表示,改善區內醫療條件,進一步提升病患轉運效率,便是區議員的首要任務。她介紹,離島區僅有長洲醫院和北大嶼山醫院兩間醫院,梅窩、東涌、大澳、南丫島等均為專科診所,且沒有夜診服務,令居民頗為不便。而長洲醫院的急救處理很特殊,遇到重大病症或緊急情況時,最快的方式是要靠直升機轉運至東區醫院,但隨着人口老化加劇,直升機的動用頻率愈來愈頻繁。為緩解醫療資源緊張,她希望政府可以更多醫療設施服務離島病人,方便居民在區內的專科診所得到「三高」等常見慢性病的藥物補充,令長者毋須長途跋涉前往外區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