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論事/從「時裝薈」看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角色\陳祖恒
首屆「香港時裝薈」於去年11月底至12月初圓滿舉行,既是香港紡織製衣業界一大重要里程碑,象徵香港時裝邁向世界重要的一步,更是彰顯香港作為亞洲的國際紡織時裝樞紐之時尚及文旅盛事。隨着行政長官在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把「時裝薈」發展為年度盛事,打造香港成為亞洲時裝設計中心,筆者期望恆常化的「時裝薈」能透過深化跨界別和產業之間的互動,辦得更國際化和盛事化,並透過業界的實際行動,助港帶來更大經濟效益,壯大本港作為亞洲的國際紡織時裝樞紐地位。
過去兩年,筆者聯同特區政府、業界同仁持續努力,成功促成「時裝薈」首度舉行。今次「時裝薈」是一個重要的新開始,既是推動本港業界及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平台,更是提升香港經濟和文化影響力的重要途徑,成功向全球展示了香港作為亞洲的國際紡織時裝樞紐之獨特地位。
此次「時裝薈」共有超過16萬人次參與,涵蓋了來自25個國家或地區的業界人士、設計師、名人、政商界及國際品牌代表等,媒體價值(PR Value)接近兩億港元,社交媒體觸及數至少有逾億次,充分顯示「時裝薈」在國際舞台的廣泛影響力和吸引力,成功憑着各方共同努力為港帶來人氣和財氣。
發揮橋樑角色強化業界聯繫
「Vogue Loves Hong Kong」是「時裝薈」最備受國際矚目的重頭戲。這場在西九藝術公園舉行的時尚盛事,冬奧冠軍谷愛凌、韓國女團2NE1隊長CL、《魷魚遊戲》韓星魏化儁、《Emily in Paris》男星Lucien Laviscount等多位國際巨星參與,濃厚時尚氛圍,彰顯香港作為在時尚、文化、流行文化和商業多方面的國際魅力。此外,「時裝薈」還與12位頂尖的國際時尚網紅合作,包括少女時代前成員鄭秀妍、泰國女星黛薇卡·霍內(Davika Hoorne)、泰國男星蘇帕西·宗澈瓦(Mew)等。
上述名人和潮流網紅在社交媒體上擁有廣泛的粉絲基礎,於全球具知名度,單計上述7人在Instagram的粉絲量已超過6千萬人,透過他們接受訪問及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參與「時裝薈」及到訪香港的真實體驗,以軟性手法傳播香港真實且正面的國際形象,向國際講好中國故事、亞洲時尚故事,體現香港作為亞洲的國際時尚及文化交流樞紐的重要功能。
在「Vogue Loves Hong Kong」舉行的同日,由筆者與業界牽頭成立的香港時裝協會,圓滿舉辦了一場午餐會,雲集海內外時尚業界、行業協會、國際時尚品牌高管、學術機構、金融界、地產界等代表,也有來自上海時裝周組委會、新加坡時裝協會、日本時裝周組委會等海內外業界的領導們,就深化時裝與不同產業跨界融合、拓展更多商機和區域合作,築建合作及溝通橋樑展開討論。
其他重點活動如「時尚高峰」、「VIRTUOSE:高級訂製服的藝術」、「Couture Reverie」、「時尚聯盟─引領工裝美學」等也取得巨大成功。以「時裝高峰」為例,論壇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時尚領袖和專家聚集一堂,探討時尚行業的未來趨勢與挑戰,並討論如何通過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深化行業內的交流和合作,並發揮香港作為「超級增值人」的角色,以香港為橋樑,強化與中國紡聯、東盟紡聯等海內外紡織業界的聯繫。
打造全球時尚交流首選平台
展望未來,筆者對恆常化後的「時裝薈」充滿期待,希望來年起能在多季度舉辦更多樣化的時裝活動,吸引更多國際參與者,為香港經濟帶來更大效益,更好發揮作為亞洲內最重要的國際紡織時裝樞紐之地位。
隨着電子商貿迅速發展,筆者建議「時裝薈」可結合電商模式和線上銷售,讓參與者購買心宜的參展產品,延續盛事的影響力之餘,還能為品牌創造可持續的經濟收益和商機。以是次「時裝薈」為例,據筆者初步了解,有來自柬埔寨的品牌在「時裝薈」獲青睞,成功售出系列作品,該品牌創辦人亦落實移居香港拓展業務。
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具備「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和「八大中心」的定位,配合高度國際化、中西文化薈萃、豐富國際商貿網絡和「走出去」經驗,加上香港紡織、製衣及時裝業具有深厚的發展底蘊和基礎。包括有Vivienne Tam、Robert Wun等蜚聲國際的本地設計師。
筆者深信「時裝薈」繼續充分發揮香港優勢和業界所長,打造香港成為全球時尚交流及匯聚海內外品牌的首選平台,走出屬於具中國特色和香港的時尚之路,在國際時尚舞台上綻放出更璀璨的光芒,為祖國和香港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作出更大的貢獻。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