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A股交投活躍 吸引資金進場\薛清和

  圖:展望2025年A股市場,在財政與產業政策的刺激下,資本將追逐戰略性新興科技股。
  圖:展望2025年A股市場,在財政與產業政策的刺激下,資本將追逐戰略性新興科技股。

  2024年可能是A股市場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一判斷主要基於宏觀政策方向的調整,以及對A股政策定位的變化。該變化推動了市場信心的修復、股票價格上漲,以及成交量的躍升。

  A股2024年走勢前低後高,滬綜指累升12.26%,深成指上漲9.34%,均為2020年以來最大年度漲幅。其中行情的關鍵轉折出現在「9·24政策組合拳」推出後,市場情緒被點燃,指數迅速反彈,成交量較之前翻倍。

  如何理解這一突如其來的變化?這關係到對2025年行情的預測。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

  首先,中央政府的政策取態出現轉變。最近三年,中國宏觀政策比較謹慎,貨幣與財政擴張力度不算大,着力於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與房地產風險。到了去年9月,美聯儲正式進入降息周期,人民銀行降息的外部壓力減弱。

  組合拳提振市場信心

  9月24日,人行宣布降準降息,推動商業銀行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新設兩項貨幣工具支持股票融資,同時促進房地產政策鬆綁。9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提出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可以明確的是,「9·24」政策組合拳標誌着中國宏觀政策階段性地轉向寬鬆,降息的步伐正在加快,財政支出的力度也在加大,扭轉了資本市場流動性下滑的趨勢,顯著提振了資本與房地產市場的信心。

  其次,宏觀政策轉向支持資本市場發展,將資本市場作為人行投放流動性的第二重要渠道。傳統的流動性投放方式是商業銀行,人行將基礎貨幣投放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將其轉化為資本貸給企業。但近些年,房地產、城投企業等主要借款方需求下降,商業銀行投放流動性受阻,流動性明顯下降。2024年,人行推動價格型調控改革,計劃在一級市場中購債,將基礎貨幣投放到債市。

  同時,股市正成為流動性投放和激活的重要市場。「9·24」政策組合拳為股市融資首次設立兩項貨幣工具,增強投資銀行的投融資能力,擴大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在兩大市場中,債市的任務是投放流動性,股市的定位是以激活流動性為主。

  再次,政策正在集中和動員社會資本為科技創新融資,A股為新質生產力融資的地位將越來越突出。如今,美國AI浪潮正在加劇主要國家之間的技術競爭烈度,中國將繼續集中財政、貨幣、金融資源,動員社會資本,大規模投資關鍵技術;同時,IPO政策向關鍵技術領域傾斜。

  牛市重現要經濟面配合

  總結起來,當前中國經濟處於關鍵的轉型時期,側重投資、大消費、房地產、商業銀行和信貸市場時代正在遠去,決策層試圖通過新技術投資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轉型,大力發展與新技術融資、流動性投放相匹配的資本市場。因此,A股的定位正在發生改變,其在新技術融資中所扮演的角色將越來越重要。

  隨着A股定位發生改變,是否意味着2025年將迎來新一輪牛市?筆者認為,2025年A股的走勢主要看兩個方面:

  一方面,股市行情要看經濟走勢。過去,A股走勢與宏觀周期還是具有相關性的,滬綜指與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呈正相關。沒有哪一輪牛市能夠脫離經濟基本面。僅靠貨幣注入的牛市是不穩定的,而且是危險的。那麼,2025年中國宏觀經濟將怎麼走呢?

  受家庭財富收入和結構的影響,內地有效需求不足,消費率一直偏低,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力相對有限。近年來受政府債務、有效需求不足約束,以及私人部門投資信心的影響,投資率從過去高位持續下降。兩大增長動力基本上決定着2025年的價格指數、利率水平都將維持在較低的水平。

  不過,2025年中國經濟也有兩大不容易確定的事件:1)美國政府的全面關稅計劃,何時實施、如何實施、力度多大,這對2025年中國出口、宏觀經濟及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影響較大。全面關稅計劃對美國出口依賴度高的行業,包括機械設備、傢具玩具服裝等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的衝擊大,這可能將削減相關公司的市值。

  2)針對全面關稅計劃,中國政府將實施多大力度的宏觀政策予以對沖,及其政策的效果。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給2025年的政策定調:「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穩住樓市股市」。2025年,財政與貨幣政策組合的寬鬆力度可謂前所未有,但宏觀政策尤其是財政支出所產生的效果是不容易確定的。

  另一方面,結構性機會看宏觀經濟政策。筆者預計,2025年宏觀經濟不容易支撐新一輪牛市,但是宏觀經濟政策為股市提供的流動性,將支撐A股的成交量。這將是專業投資者的機會。

  對於專業投資者來說,成交量是關鍵指標。只要普通股民入場,市場交易量增加或維持2024年四季度的水平,專業投資者就可能從中獲利。加上財政刺激,尤其是對新興產業的支持,將推動熱點切換、資金入場,將持續湧現結構性機會。專業投資者更能夠把握量價變動、板塊輪動的機會,而普通股民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對普通股民來說,盲目追逐熱點與板塊是一種風險操作。

  因此,交易量是2025年A股最核心的指標,而不是價格。專業投資者需要更多地關注財政、貨幣與產業政策對新產業的支持,深度調研新興產業及其公司,以提前布局、抓住結構性機會。

  看好啞鈴型交易策略

  2025年,隨着組合拳政策對交易刺激的邊際遞減,資金流向將更加清晰,交易邏輯逐漸向啞鈴型回歸。所謂啞鈴型,一頭是ETF和高股息央國企股,特點是高分紅、穩定性,代表性的板塊有銀行、煤炭;另一頭是戰略性新興科技股,特點是結構性、高波動,代表性的板塊有半導體、低空經濟。

  ETF是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的大趨勢。數據顯示,2008年,美國ETF基金淨額5000多億美元,數量不到300隻;2023年基金淨額超過8萬億美元,數量超過3000隻。

  當前,中國市場中的個人和機構投資者更多地配置ETF。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22日,中國全市場ETF資產淨值已達3.5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年初的2.05萬億元增加1.54萬億元;淨流入資金高達1.05萬億元。其中,權益類ETF淨流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超過之前三年淨流入總和。

  除了ETF,近兩年作為高股息的央國企股也受追捧。數據顯示,煤炭板塊的股息率最高,大型煤炭上市公司的平均股息率均在6至10厘之間;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平均股息率均在5至6厘之間。

  險資在2024年重倉銀行股,其中一季度險資銀行持倉佔比高達48.3%。隨着人行為股市設立的融資工具向市場注入資金,保險、證券機構獲得的資金更加傾向於配置高股息的央國企股。另外,由於房地產和金融資產投資收益率下降,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下降,傾向於配置高股息、穩健型的資產。

  啞鈴的另一頭是戰略性新興科技股。2024年中國在新製造、新產業方面的投資增速依然很高,這是新舊動能轉換的迫切需要,2025年這一趨勢還將延續。在財政與產業政策的刺激下,資本將追逐戰略性新興科技股,但受產能過剩的壓力,有些新興產業投資增速將下降。

  投資者需要規避技術增長緩慢、產能過剩的新興產業,更多關注那些技術持續迭代的新興產業,如半導體。原因在於,技術創新推動產品迭代,可以實現「供給創造需求」,同質化競爭的程度更低,對政策扶持的依賴度更小。

  最後,2025年外部環境對宏觀走勢的影響不易預測,這是A股的風險之一。儘管投資者對美國全面關稅計劃有所預期,但市場尚未對該不確定性的事件進行提前定價。綜上所述,2025年依然是專業投資者的機會,普通投資者參與的風險和獲利難度要大得多。

  (作者為智本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