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專訪】「港車北上」名額加碼 每天500宗
陳美寶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正與內地探討推行「粵車南下」安排
「港車北上」計劃推行一年半以來,「揸車直踩到廣東」的場景已成為愈來愈多香港市民的生活日常,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效應不斷放大。香港特區政府運輸署昨日宣布,粵港兩地政府同意即日起「港車北上」每天申請名額加碼至500宗。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港車北上」計劃相當受歡迎,每日平均有7萬人、1.2萬車次通過該計劃往返廣東。她並透露,正與內地有關部門密切探討推行「粵車南下」計劃的安排。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兩地政府需要增加口岸清關櫃位,善用大橋容量,以免造成車輛堵塞的問題。●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
運輸署昨日宣布,即日起接受「港車北上」申請的數目,由每個工作天400宗,增至每日500宗,冀可應對新申請、續期申請的需求。至於申請資格、程序、抽籤等安排均維持不變。自2024年5月起,推行優化續期申請的安排亦會繼續,讓合資格「港車北上」續期者,可在無需參與電腦抽籤的情況下提交續期申請。
日均1.2萬車次使用大橋
對於增加「港車北上」的申請數量,陳美寶在專訪中解釋,新安排可增加更多符合資格的市民中籤機會。她指出,自2023年7月1日起「港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以來,市民使用港珠澳大橋往來三地的熱情持續升溫。
以去年7月至9月的大橋使用數字為例,平均每日有1.2萬輛車次、日均7萬人次的旅客量。她表示,會繼續留意「港車北上」的運作情況,並與內地相關部門密切聯繫,適時檢視和優化計劃的安排。
至於備受關注的「粵車南下」,陳美寶指該計劃是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重要舉措,並且與「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等政策相輔相成,相關的措施已提上議程,會與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密切溝通,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以期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互聯互通和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
議員倡增清關櫃位免塞車
目前,車主就算成功申請,啟程北上前亦要預約使用港珠澳大橋的名額。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十分歡迎新安排,相信增加名額後足以應付平日「港車北上」的需求。不過他亦關注,如增加太多名額,港珠澳大橋內地口岸在假日時或會更加擠塞。他指問題關鍵主要由於通關時,車上的乘客需要下車,使用櫃位處理出入境手續,但口岸櫃位不足,可能導致車等人,造成排隊輪候的車流。
他續指,已向運輸及物流局表達訴求,希望向內地有關部門反映,增加口岸櫃位。他又認為,隨着「粵車南下」日後推出,屆時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的交通會更為繁忙,希望運輸及物流局提出方案應對。
議員倡研不下車自助過關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亦指出,特別日子港珠澳大橋的清關樽頸嚴重,「其實現時一小時處理的通過能力,與我們需求仍有一段距離。一是增加更多櫃位讓車輛過,一是令到車通過的速度加快,同樣數量的櫃位,一架車輛原本用50秒,你可以令到每架車輛大約15秒就完成,這個速度可提升3倍。」他建議長遠應研究利用科技,讓車上的乘客不用下車,都能完成自助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