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移民」接750宗申請 將推優化措施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特區政府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昨日於網誌表示,俗稱「投資移民」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推出至今,已接獲超過750宗申請,預計可帶來逾220億元投資。為吸引更多高淨值人士來港投資及發展,即將改善現有計劃,容許申請人透過全資私人公司投資,以便申請人來港設立家族辦公室。此外,去年金融科技公司數目增長15%,超過1,100間。資產及財富管理方面,截至去年上半年,該局透露私募基金在港管理的資金,已經超過2,300億美元,穩佔亞洲第二。

  港私募管理資本額亞洲第二

  許正宇回顧去年香港金融界發展時指出,資產及財富管理行業也是另一大亮點,截至去年上半年,香港私募基金管理的資本額已超過2,339億美元(約18,185億港元),穩居亞洲第二,並成為區內最大的對沖基金和跨境財富管理中心。而香港有限合夥基金制度設立4年,去年註冊總量也突破1千個。

  他說,正建議優化目前向資產及財富管理業提供的稅務優惠,包括拓寬基金定義,將退休基金及捐贈基金納入稅務豁免範圍,並新增碳排放衍生工具、保險相連證券、貸款及私募債權投資、虛擬資產等作為合資格資產類別,吸引更多國際資金流入香港。另外,又建議針對私募基金的附帶權益稅務安排進行優化,取消門檻回報率要求,簡化行政程序,為基金管理人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吸引更多私募基金在港設立業務。

  許正宇又透露,去年香港金融科技公司數目增長15%,目前有超過1,100間金融科技公司。各監管機構穩步推進虛擬資產監管,目前已有7家交易平台獲發牌,政府亦已向立法會提交《穩定幣條例草案》,目標是建立切合本地情況、與國際標準與慣例接軌的監管制度。政府發表的《有關在金融市場負責任地應用人工智能的政策宣言》,提出開放與審慎並行的政策方針,推動金融機構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時平衡創新與風險管理。

  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政府於去年12月公布《香港可持續披露路線圖》,為上市公司或大型機構全面採用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ISSB準則),提供清晰的實施路徑,同時亦加強跨機構合作,推動高質量核證標準的實施,並促進綠色金融科技的應用,為市場提供免費數據工具和高效的科技解決方案。

  此外,將繼續與內地監管部門推動互聯互通擴容增量,包括將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納入滬深港通,並推動大宗交易納入互聯互通機制等。

  許正宇總結時稱,2025年,香港將繼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進一步提升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外交部:歡迎各國企業來港投資興業

  另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截至2024年底,內地和海外的駐港公司總數和香港本地初創企業數量均創新高。歡迎世界各國企業到香港投資興業,分享香港發展和「一國兩制」的紅利。

  毛寧表示,2024年,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區政府擔當作為、務實進取,集中精力拚經濟、謀發展,加強對外交流合作,不斷鞏固香港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香港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排名升至全球第三,資產管理規模超過4萬億美元。全年訪港遊客4,40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過30%。通過人才計劃吸引約17萬人到港。截至2024年底,內地和海外的駐港公司總數接近1萬家,香港本地初創企業接近4,700家,數量均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