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灣區人才流動互利互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僖)對於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優化後准許僱主申請內地青年來港工作,資深人力資源顧問周綺萍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聘用內地青年來港不單不會與香港青年「搶飯碗」,而且有一舉三得之效,既平衡港青赴內地發展對香港造成的人力空缺,亦有助企業來港發展,促進香港經濟,也能促進兩地青年交流。
根據立法會文件,2023年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共接獲1,091份入職通知,632人完成18個月在職培訓,之後464名獲有關企業繼續聘用。為評估恒常計劃的成效,勞工處已委聘承辦商進行為期約3年的「縱貫研究」,跟進參與計劃的企業和青年,了解青年的就業情況,並收集企業及青年對計劃的意見。
增港輸入人才渠道
周綺萍說,香港就業市場長期人手短缺,該計劃容許僱主聘用相等數量的內地青年來港工作,能增加香港輸入人才的渠道。「這千名內地青年是相關企業派駐香港工作,一來能促進香港經濟。其他的人才輸入計劃參加者,來港後未必能找到合適工作,但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參加者已有職位等着,顯然更具效益。」
她認為香港經濟發展取決於與大灣區融合,互利互補,而人才流動是其中重點。這個計劃正反映了這方面的需要。一方面港青可以藉計劃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機會,有更廣的人生選擇和規劃,另一方面企業可以藉這個計劃安排內地員工來港體驗,他們回內地後更有國際視野。同時,新措施鼓勵大灣區企業聘請更多港青,以及便利他們派遣員工往來兩地,積極擴充兩地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