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岸外包」暴露缺陷 英媒:做美國朋友太難

●美國政府指美國鋼鐵公司應該由美國人管理。資料圖片
●美國政府指美國鋼鐵公司應該由美國人管理。資料圖片

  美政府藉國安為由 阻日企收購美鋼

  香港文匯報訊 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指出日本是美國「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貿易政策的重要夥伴,但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撓日本新日鐵公司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的交易,暴露出友岸外包政策的缺陷,反映「做美國的朋友實在太難」。

  友岸外包是透過被視為長期可靠盟友的國家、重新安排供應鏈的概念。儘管有人批評這概念經過精心設計,以掩飾「非友即敵」的集團形成。但近年隨着美國鼓吹「去全球化」,友岸外包亦變得日漸普遍。2022年,美國財長耶倫在闡述美國新的貿易方式時,重點使用這個詞語。她稱美國應傾向依賴那些不會為美方帶來地緣政治擔憂、又或堅決遵守一套共同規範和價值觀的國家。

  美「友誼」言論受嚴重損害

  然而友岸外包這個詞語的脆弱性,在於美國與「朋友」一詞的歷史關係。在外交界和商界,許多人都提到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一句話,大概意思是「美國沒有永遠的朋友或敵人,只有利益」。美國總統拜登政府試圖糾正這種看法,傳達出「沒有永久朋友」的路線也有例外的信息。

  《金融時報》認為,沒有哪個國家比日本更有條件成為美國的「朋友」。近數十年來美國的先進製造業實力轉弱,日本則基本上保持其優勢,日本公司是美國工業現在極需要的合作夥伴,例如Sony仍是蘋果相機感測器的唯一供應商;沒有日本機械人,Tesla就無法建造任何東西;波音公司近40%最先進的零件是由日本供應商提供。

  然而,新日鐵花了多個月時間,試圖說服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和拜登相信它是美鋼的合適買家,但顯然徒勞無功,拜登已表明他反對這項協議。《金融時報》指出,無論這宗交易最後結果如何,美國的「友誼」言論已受到嚴重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