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限制雙向奔赴 助青年灣區創未來

  為進一步促進大灣區內的人才流動和青年就業,特區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新舉措,包括放寬「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年齡限制、上調每月津貼,以及推出「內地青年來港就業安排」。這些舉措是對原有計劃的深化完善,為兩地青年的事業發展拓寬了更多機遇,為大灣區的經濟文化融合注入了新動力,助力大灣區一體化發展。企業和社會各界要積極支持計劃的執行落實,共同為大灣區青年創造美好未來。

  勞工處昨日公布,即日起放寬「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參與資格,年齡限制放寬至29歲或以下,且持副學位或以上學歷的人士均可參加。這一變化意味着更多年輕的香港青年有機會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拓寬他們的職業發展空間。同時,向企業發放的津貼上限也上調至每月1.2萬港元,最長可達18個月,從而增強企業聘用香港青年的積極性,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工作待遇和發展環境。

  與此同時,「展翅青年就業計劃」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並增加了到大灣區工作的機會,為副學位或以下的青年提供培訓、實習等就業支援,幫助他們提升就業能力,促進持續發展。通過這些舉措,特區政府為不同學歷層次的青年都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就業選擇,滿足他們不同的職業發展需求。

  引人注目的是,政府此次還推出了「內地青年來港就業安排」,允許聘請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的企業,申請相同數目的內地青年來港工作。這一新舉措能夠便利香港企業引入更多內地人才,有助於解決部分行業人手不足的問題,增強競爭力。新安排讓兩地青年人才由單向流動變為雙向就業,讓兩地青年人才實現「雙向奔赴」。這既有利於兩地青年的事業發展,也有助於加深大灣區經濟文化的融合,從而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青年人才,為大灣區的長遠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近年香港吸引不少內地創科企業來港開設研發中心或地區總部,對雙向的跨境人才需求大增。特區政府的新舉措可以便利企業招聘香港青年人才到內地工作,而香港某些新興行業暫時較難在本地聘請到合適人才,可以引進內地青年人才來港工作,實現人才與產業發展的更好匹配,對香港創科發展大有裨益。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實施以來效果正面,曾有調查顯示,約九成僱員指計劃有助他們了解大灣區內地城市,幫助他們吸收更多工作經驗;超過九成僱主則指達成當初參與計劃的期望,大部分僱員均獲公司續聘。這一數據充分證明了該計劃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持續融合發展,港青北上的意願越來越強,港生赴內地升學的人數及比例穩定增長。2023/24學年,經「文憑試收生計劃」獲內地高校錄取學生人數為2,077人,經「港澳台僑聯招試」錄取的香港學生則有3,549人,人數持續增長,表明愈來愈多的香港青年選擇到內地升學和就業。特區政府優化「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使得這些青年能夠繼續在內地就業,實踐其大灣區夢。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便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創業,打造粵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特區政府應積極聽取參與計劃的企業和青年的意見,就他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強溝通,尤其是做好對稅務、社保等方面的服務支援,解決港青北上就業的後顧之憂。同時,特區政府應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從孵化平台、扶持資金、創業資訊等各方面為兩地青年提供更有力支援,確保相關計劃取得積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