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味道」邂逅「香港製造」 港版《天下第一樓》成北京「開年大戲」
作為話劇經典,《天下第一樓》可謂「名滿天下」。這部著名編劇何冀平的名作,自1988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以來便長演不衰,並與《雷雨》《茶館》一道被視作北京人藝「戲寶」。而讓眾多北京觀眾驚喜的是,一部粵語版的《天下第一樓》即將成為2025年北京劇壇的「開年大戲」。今年1月3日至5日,由香港話劇團帶來的港版《天下第一樓》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隆重上演。香港文匯報專訪著名編劇何冀平,以及港版主演、金馬影帝謝君豪,聽他們講述這個全新版本背後的創作故事。●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靜、張寶峰 圖︰香港話劇團提供
《天下第一樓》是何冀平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創作的一部經典戲劇。作品講述了清末民初的北京,老字號烤鴨店「福聚德」在生意岌岌可危之際,請來高人盧孟實力挽狂瀾,幾經波折後東山再起,但最後仍然走向破敗的故事。全劇通過一家飯館的興衰,映照出整個時代的浮沉與個人命運的起落。自1988年首演以來,《天下第一樓》長演不衰,亦曾應邀到歐美、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及香港等地演出,並被改編為電視劇,有口皆碑。
香港話劇團於2022年首度搬演《天下第一樓》,粵語演出京味故事讓人眼前一亮,作品隨即於華語戲劇盛典奪得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及最佳男配角三大獎項。今年演出載譽歸來,導演司徒慧焯與編劇何冀平夢幻聯手,香港話劇團亦再次邀來前話劇團首席演員兼金馬獎影帝謝君豪參演。
香港演出前,港版《天下第一樓》於去年12月展開了內地巡演,先後造訪深圳、佛山、蘇州,這個周末於北京登台後還將前往上海演出,最後將於1月中再返回香港主場。
原作精神不變 力推文化交流
從「濃濃的京味」到「地道的港腔」,《天下第一樓》的粵語版改編,既讓人滿懷期待,又引來些許忐忑。一方面因為作品強烈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也因為人藝版的演出早已深入人心。對此,何冀平顯得信心十足,「這部戲的台詞一個字也沒有改,因為我要保持它的中心不變、精神不變,因此我完全沒有考慮京味與港風的融合問題。」
何冀平說,《天下第一樓》講述的是北京中軸線上的故事,「但它更講了中國的烹飪佳餚,講了普通人的吃喝玩樂,講了日常的企業管理,背後還有對人生的感嘆和對命運的思考。所以它不會被故事的地域性所局限,而是包含了一種具有普遍性的精神在裏面。我想這也是它在國內外長演不衰的重要原因。」
何冀平早年在北京成名,後長期在香港從事創作,並憑借《新白娘子傳奇》《投名狀》等一系列作品贏得好評。可以說,何冀平本人就是京港文化交流的生動體現。談及香港着力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話題,何冀平表示,「要通過一個個具體的項目去推進,要借助一個個優秀的作品去實現。就像這次『北京味道』與『香港製造』相結合的《天下第一樓》一樣。」
何冀平說,自己非常期待未來香港與內地文藝界能夠有越來越深入的交流合作。這一次粵語版《天下第一樓》在京首演,自己也會去看,並且認真感受京城觀眾對這部作品的評價。她還透露,自己還為越劇名家茅威濤創作了劇本《蘇東坡》,今年4月就能與香港觀眾見面,這也是香港與內地文藝交流的又一次積極嘗試。
謝君豪:將表現粵語獨特韻味
粵語版《天下第一樓》的演員陣容非常令人期待,其中金馬影帝謝君豪的加盟,更成為一個新的亮點。談及此次主演這部經典名作的感受,謝君豪表示,「我最初是九十年代初看到了原版,當時就感到裏面的演員都是令人仰望的表演高手,而且聽他們講京片子特別好聽,雖然不完全明白話裏的意思,但我覺得很有音樂性。」
「這次能有機會參演《天下第一樓》,我既感到非常榮幸,也是一次很大的挑戰。」謝君豪表示,「畢竟要用粵語來演繹一個北京的故事,所以我必須找到粵語獨特的韻味。在排練過程中,我也特別注意語言的音樂性。我希望北京的觀眾能夠喜歡我們的全新演繹。」
港版《天下第一樓》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增加了一段盧孟實和洛英(玉雛兒)的戲份。對此,謝君豪亦頗有感慨,「盧孟實雖然是一個強人,但他也有猶疑、迷茫、失落、脆弱的時候,增加了戲份之後,讓這個人物更加立體,而且也對他和洛英的感情做了交代。」
京港文化交流不斷 粵語音樂劇《大狀王》有望7月訪京
談及這次支持香港話劇團來京演出《天下第一樓》,香港駐京辦副主任阮慧賢表示,「近年來,香港話劇團一直都有來京演出,但是相對較為小型的劇場。而這一次擁有何冀平編劇、司徒慧焯導演、謝君豪主演這樣的『夢幻組合』,我們真心希望能夠讓內地朋友感受到粵語的魅力,這也是一個京港交流的好契機。」
近日,國家藝術基金公布了2025年的資助名單,香港有12個項目獲選,包括西九文化區與香港話劇團聯合製作的粵語音樂劇《大狀王》。阮慧賢表示,《大狀王》也是一個很有特色的粵語演出,而且是音樂、舞蹈、話劇的融合,希望計劃於7月份到北京演出。
「《大狀王》有很多創新的元素,我們希望也會給內地觀眾帶來一個很好的體驗。」阮慧賢說,「國家藝術基金對香港文藝界的支持,令我們非常感激,讓香港的藝術團體有更多的機會來到內地進行演出和交流,也是一個提高香港演出水平的好機會。」
開展「風箏計劃」 尋找優秀華語劇本
香港話劇團監製黎栩昕則表示,這一次的演出很特別,「因為《天下第一樓》是何冀平老師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寫的作品,而這一次我們能夠用粵語重新排演出一個全新的版本。所以,我們很期待能夠把這個新版帶給北京的觀眾。雖然大家都很熟悉原來的版本,但粵語版是怎麼樣的?我想應該可以給北京觀眾帶來一些驚喜。」
劇本是戲劇的靈魂。黎栩昕介紹道,香港話劇團一直重視劇作人才的培養,由上個劇季推出了「風箏計劃」,目標正如劇團宣傳語所說,「讓文字飛起,牽出漫天金線,引爆一場原創劇本的文藝復興」。本劇季計劃以「破讀生活密碼」為題,繼續徵集以華文書寫的原創劇本。至今,有8份作品從近100份投稿中脫穎而出,劇團已經依據作品創作的語言和語境,安排作品於2025年上半年在香港作第一輪公開演讀。「為了讓我們在劇本方面有所發展,我們要找到更多優秀的華語劇本,還要多培育一些寫劇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