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英華】寫作忌閉門造車 親身體驗情感真

●東涌侯王廟 網上圖片
●東涌侯王廟 網上圖片

  相信大家在中、小學階段,都有上過作文課。在記憶之中,老師都會按以下的步驟來操作寫作教學:先在黑板上用粉筆寫上題目;吩咐同學做寫作大綱;催促同學完成寫作;批改作文;一兩個星期後,把文章發還給同學;最後,便是同學謄文——筆者曾重複操作這個程序多年,但仍不知如何寫作。

  直至筆者當了校長,為了了解寫作教學,便戰戰兢兢地重新學習如何寫作。不懂,便去問人;沒人可問,便向書本、互聯網求教。最後,知道審題的重要,寫作方向錯了,就算筆鋒如何銳利,文章也是下品;又知道立意甚難,輸入不足,何來輸出?材料不足,又如何「炒出」一碟好文章來?

  筆者最初當校長的時候,曾與中文老師一起合作,做了一個嘗試,給學生出了一道寫作題:「東涌的轉變」,一方面教導同學寫作,另一方面幫助他們更熟悉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好讓他們日後在寫作上可從中取材,強化他們在立意方面的實力。

  老師團隊挑選了一篇由著名作家小思創作的短文供學生閱讀,短文記敘與描寫昔日中環的希爾頓酒店被拆卸後,變身成為了長江中心一事,作為寫作策略與技巧的輸入。

  其實,需要輸入的,何止文字和技巧,還需要輸入生活經驗。老師指示同學重新認識自己所居住的東涌。有同學邀請了內地來的特級教師,一起踏單車遊歷東涌;更有同學刻意乘坐小輪,由屯門前往東涌,從遠至近,在雨中窺探東涌的面貌。

  觀察生活細節 積累經驗

  到了分組寫作的時候,有一組挑選了東涌的侯王廟來作重點描寫。他們盯上了侯王廟的屋簷、廟宇正前方的香爐鼎和香爐鼎旁邊悠閒着的小黃狗來作描寫,更對比侯王廟與東涌市鎮的最新面貌。

  他們在文章中寫道:「為什麼東涌新市鎮的面貌急速變化,而侯王廟的外貌卻是依然?」把現場的小思感動得流下淚來。

  筆者問:「小思老師,你不擔心我們是在演戲,同學是經過預先操練才給你看嗎?」她說:「怎麼會?『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我看得出他們是有實力的!」

  筆者曾教過一位女同學,她跟媽媽的關係惡劣,曾跟媽媽爭吵至拿起鑊鏟對峙的地步,內心卻是十分渴望媽媽的愛。

  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同學最後寫了一篇《我的媽媽》,更入選了選《香港中學生文選》,內容感動,感動了筆者,亦感動了她的媽媽。作為老師的,不要不相信孩子,也不要不相信自己有教好孩子的能力。

  筆者建議同學可在老師教授的寫作招式中,挑選一些心頭好,然後努力練筆,例如:運用明喻、頂真、排比、擬人等寫作技巧來點綴文章;多運用標點符號;練好字體;運用起承轉合、首尾呼應等來作布局。

  筆者近來作了一個新嘗試。老師會把學生的寫作評為一級至七級,相對應香港中學文憑一級至五星星級別。老師着同學思考如何改進文章,然後給予同學重複改寫的機會來不斷提升級別,原則上,每位同學皆可憑努力和改善文筆來把文章提升至最高級別;老師會把最後的分數計算入平時分內,大大改善了同學的寫作態度和表現。

  只要有心,誰不能寫出好文章來?「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盧偉成MH校長

  介紹:筆名孺子驢,播道書院總校長、香港教育領導協會主席、新城電台親子節目《人仔細細》嘉賓主持、中國文化研究院學科顧問,致力在中、小學推行中華文化教育,並把中華文化價值觀之學習滲透於各個校園生活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