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作河南相關話劇 劉震雲張國立濮陽調研

● 劉震雲(左)與張國立看戲不忘打卡。受訪者供圖
● 劉震雲(左)與張國立看戲不忘打卡。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雷)河南省文聯主席、著名作家劉震雲與著名演員、導演張國立於去年12月29日到河南濮陽調研豫劇、影視工作。劉震雲透露,他和張國立正合作一個與河南生活相關的話劇,需要有豫劇的唱腔,這次專門到濮陽調研采風。劉震雲一行調研組先後遊覽倉頡陵文化旅遊區,觀看濮陽四平調、目連戲等戲曲表演,以及雜技劇目《水秀·龍之秀》。在觀看雜技劇《水秀·龍之秀》後,劉震雲說:「從現場看雜技,還是非常受震撼,挑戰一種不可能,挑戰一種限度,挑戰一種高度,挑戰一種速度。」

  「這次主要是陪張國立,張國立提出在這個話劇裏是不是可以有豫劇,豫劇唱腔其實有時候是生活各個方面的一個回響。」

  倉頡是中華造字始祖;南樂為倉頡故里,中國造字文化之鄉。在濮陽市南樂縣有個倉頡文化博物館,劉震雲一行訪漢字故里,詳細了解倉頡文化,並留下很深的印象。

  劉震雲說,南樂是倉頡故里,是文字的起源地。倉頡生於斯葬於斯,在這裏更能感受到文字對中華民族的重要性,感受到倉頡的偉大。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漢字的出現意義重大,對文明的進步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好多偉大的文學作品,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因為有了文字才有了如此魅力。同時,有了漢字,我們才能記錄民族的歷史,否則就不知道這個歷史的天空是什麼。

  一行人在南樂縣元村鎮後什固村文化廣場觀看了「百花迎新樂中原——河南省文聯走進南樂縣慰問演出」,欣賞了目連戲、大平調、豫劇等濮陽本土戲曲。尤其是豫劇名家、唐派代表人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90歲高齡的豫劇鬚生泰斗賈廷聚攜經典劇目《人生在世孝當先》登台演出,劉震雲聽後對其高亢嘹亮和富有創造性的唱腔感到出乎意料。

  劉震雲和張國立正合作一個話劇跟河南生活有關,所以這次專門到濮陽,聽了濮陽的戲曲後,很有感覺。「濮陽之行給我帶來了很多靈感,期待下一次能夠再到濮陽來,再到南樂來。此行收穫頗豐,不管是對於一個作家來講,還是對於一個表演藝術家,一個導演來講,生活的滋養是非常重要的,有時這個滋養並不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無意之中,忽然會給你的創作帶來一個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