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助抵禦外圍逆風 港經濟2025勢續復甦 多間機構料全年增長2%至3%
2024年香港經濟難關處處,可幸在內地政策「給力」加持下,最終經濟在上季呈復甦勢頭,貨物出口表現不俗。展望2025年,隨着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上任,對中美貿易前景構成不穩定性,但預計在「一簽多行」等政策推動下,訪港遊客有望持續增長,加上內地挺經濟「政策組合拳」效果持續顯現,對股市、樓市以至各行各業有正面作用。多間金融機構及商會對香港經濟表現保持審慎樂觀看法,2025年經濟增長介乎2%至3%。●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2024年香港貨物出口的表現不俗,首10個月增長9.9%,大致符合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早前預測的9%至11%。受惠於全球商界對人工智能系統有持續需求,以及低基數效應,電子產品出口強勁復甦,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13.5%,是整體出口上揚的主要原因。
貿發局最新預計,2025年全球貿易活動應可穩步擴張,香港的商品出口將受惠於亞洲電子產品業持續升級,有望錄得4%的溫和增長,不過仍有機會受貿易衝突升級所干擾,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加徵關稅措施仍是個重大的下行風險。
至於全球貿易方面,貿發局引述世界貿易組織在2024年10月更新的全球貿易展望中預測,2025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將增長3.0%,略高於2024年估計的2.7%。具體而言,進口增長預料將從2024年的2.0%提高至2025年的3.0%,而出口增長則相對穩定,2025年為3.1%,2024年則為3.3%。
電子產品業界信心穩定
貿發局指出,電子產品是香港最大的出口類別,目前佔香港出口總值逾七成。電子產品業者對2025年前景保持適度樂觀,主要在於全球商界對人工智能系統有持續需求。同樣,新一代人工智能手機、個人電腦及其他數碼設備陸續推出,也有望提振消費市場的銷路。2024年10月在香港秋季電子產品展的一項調查顯示,香港的電子產品業出口表現可望於2025年持續穩健。整體而言,約39%受訪企業預期2025年的銷量增加,57%有信心可至少保持不變。
中華廠商會指出,香港貨物出口的表現超越年初時的預期,彰顯了海外市場需求仍能維持韌性,在一定程度上亦可能是受益於美國總統大選前的「特殊」市場氣氛。特朗普在總統競選期間多次宣稱上台後將對華大幅加徵關稅,可能促使美國部分進口商提前「落訂單」並增加庫存;這種未雨綢繆的提前操作也變相為本港貨物出口帶來額外的「增長」動力。
該會續指,2024年進入下半年之後,主要經濟體的製造業PMI紛紛呈現轉弱的跡象。美國的製造業PMI從7月起跌入萎縮區間,8月和9月的數字進一步降至47.9和47,創下年內新低。歐元區的製造業PMI在近兩年的漫長時間內均徘徊於50以下的收縮區間;德國和法國這兩個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更是表現不濟,9月的製造業PMI分別為40.6和44.6,德國的數字為近12個月來的最低位。中國官方和財新公布的製造業PMI在9月雙雙處於50的榮枯分界線以下,分別錄得49.8和49.3;其中,官方的數字已連續5個月處於萎縮區,財新的數字在過去幾個月走勢較為波動,9月份的下滑幅度顯著,創下了去年8月以來的最低值。
內地經濟維持增速利港出口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和中國證監會等多個監管部門聯合宣布了一系列支持內地經濟和樓市、股市的重磅措施,包括降準0.5個百分點,向金融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一萬億元人民幣;將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進一步下降20個基點至1.5%,以引導內地的貸款和存款利率下行;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約0.5個百分點,在全國統一實施購買第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調至15%,廠商會預計,隨着相關措施的成效陸續顯現,內地2025年的經濟前景有望略為「看高一線」,GDP增速或可繼續維持在5%左右,「跑贏」IMF的預測,這將對於本港貨物出口亦有一定利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