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內銀中期息派逾二千億人幣


  持有內銀股的投資者將可提早在蛇年前獲派「新年大紅包」。據內媒報道,工商銀行(1398)(601398)、建設銀行(0939)(601939)、農業銀行(1288)(601288)、中國銀行(3988)(601988)、交通銀行(3328)(601328)和郵儲銀行(1658)(601658),六大國有銀行A股合共派發中期息逾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以響應俗稱新「國九條」的《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農行去年12月29日率先公布於2025年1月8日以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1164元(含稅)。隨後,工行及郵儲行發布分紅實施公告,中行、建行及交行中期分紅計劃均已獲股東大會通過。

  內媒報道引述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助理教授邵輝認為,上市銀行中期分紅增強投資者的「獲得感」,提升市場對銀行股信心,同時向市場傳遞銀行業穩健經營、健康發展的積極信號。而中期分紅普遍化和高頻化,有助提升投資者對銀行股的投資價值認識,改善市場流動性,同時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引導投資者更加關注企業內在價值和長期盈利能力,培育市場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

  增分紅助提升估值

  實際上,銀行增加分紅,對自身估值的提升也立竿見影。有統計數據指,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盤,A股銀行股年內整體漲幅達35.89%,在所有行業股中位居第一;總市值達12.3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3.23萬億元或35.37%。

  股息率方面,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31日,民生銀行(1988)(600016)股息率突破8%。6家國有大行股息率亦逾4%。

  融智投資基金經理兼高級研究員包金剛認為,銀行股受投資者追捧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是估值較低。儘管銀行股近期漲幅較大,但截至去年底,A股42家上市銀行市賬率均在1以下,意味在估值上具備較高的性價比,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這對追求穩定收益的資金具有很大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