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發展透視/河套深圳園區 部署對接香港發展
河套乘風起,灣區向未來。「深圳的優勢得天獨厚,這裏就是中國的『硅谷』,是我們建設實驗室的『天選之地』。」去年7月底,蘋果公司首席運營官傑夫·威廉姆斯於深圳之行中,探訪即將投運的深圳應用研究實驗室時如是說。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下稱「河套深圳園區」)的標誌性大樓─長富金茂大廈的44樓,是河套合作區的展示交流中心,從這裏往下俯瞰,能看到園區內深港聯動發展欣欣向榮之景,創新資源集聚力和創新人才吸引力持續增強。這一切,都歸功於河套深圳園區一直主動把握發展機遇,不斷在深港優勢互補主題下協同創新,攜手即將啟用的「香港園區」向世界級科研樞紐邁進,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大公報記者 胡永愛
世界500強企業研發中心 落戶深圳園區
蘋果深圳應用研究實驗室未來將匯聚一支超千人的中外高端人才研發團隊,大力開展硬件開發、智能製造等研發業務。像蘋果一樣,在河套加碼布局研發中心的名企不是個例。如今,河套深圳園區已集聚440多家科技企業,其中包括西門子等8個世界500強企業研發中心;科研人才從最初的4300人增加至如今的超1.5萬人。
登上長富金茂大廈的44樓,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展示交流中心、深港科創綜合服務中心、深港開放創新中心,以及在建的新皇崗口岸綜合業務樓、聯檢大樓等盡收眼底。從河套合作區的展示交流中心展陳的視頻、沙盤等,可直觀感受到河套深港兩地未來規劃與布局,以及灣區創科發展的火熱動能。
深港加速聯動 邁步「一區兩園」
1997年,深圳河截彎取直形成0.87平方公里的河套地區。10年後,深港兩地簽署備忘錄,雙方共同構建3.89平方公里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其中,河套香港園區在香港一側,面積0.87平方公里。再到2023年,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下稱《深圳園區規劃》),河套深圳園區開始進入飛速前進期。去年11月,《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下稱《香港園區綱要》)出爐,深港雙園步入聯動發展新階段。
《香港園區綱要》發布次日,河套合作區便迎來重大關鍵節點─深港共建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一所一中心」在河套「一區兩園」落地:在深圳園區成立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中心,計劃通過開展國際合作項目、共享數據和資源等方式,加速臨床試驗成果的轉化應用,推動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在香港園區成立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提供一站式臨床試驗平台,並將陸續推出「香港臨床試驗數碼化平台」「臨床試驗學院」等項目,幫助創新生物醫藥「引進來、走出去」。深港協作之下,河套「一所一中心」有望讓國產藥物、器械、治療等創新成果,以更高質量與速度走向國際。
協同香港 推進國際創科
《深圳園區規劃》發布以來,深港合作項目加速落地河套,香港科學園、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等相繼進駐河套深圳園區。歷經一年多的發展,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現已聚集超50家香港創科機構、企業入駐。2020年就來到河套深圳園區工作的香港城市大學物質科學研究院(福田)院長陳福榮,在河套研究的高時空分辨電子顯微鏡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兩個項目馬上要進入量產階段。據介紹,城大計劃再投入1.2億港元,用於該校河套深圳園區二期項目,未來將有40名教授帶着項目來河套發展。
最新數據顯示,河套深圳園區已實質推進和落地高端科研項目超200個,集聚科技企業440餘家。深圳園區在深港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制度創新等方面表現積極進取,十分關鍵。
作為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規劃的關鍵區域,河套香港園區最早開工的幾幢建築將陸續落成。香港園區提速建設,讓深圳園區這些年的充分準備與積蓄得以施展、落地,「我們將充分利用好河套『一區兩園』的優勢,協同香港推進國際科技創新,奮力打造世界級科研樞紐。」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署長曾堅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