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色/小寒不寒\判 答
「小寒」將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倒數第二個,它一來,就意味着年關到了。一直以來,這個節氣都有詩意的韻味,向陽的風骨,說的雖然是寒,但古人也早有「小寒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雊,哪個不是生命的孕育,春天的萌芽?更不用講餐桌上的「潛台詞」:一飯一湯一菜一粥一壺酒,都擺齊了,哪還有冷空氣落腳的地?
對我而言,面朝小寒,別的都可以沒有,粥,務必到場。
冬天喝粥,是堪比「泡澡」的第二大幸事。想當年在香港,每每一碗生滾牛肉粥,都能喝到腹胃俱暖,心花怒放。米粒開花,煮到形神兼備,慷慨地貢獻出稠嫩的米漿,包裹住水靈靈的牛肉片,都把畢生精華融於這碗粥中。新鮮是真的新鮮,纏綿也是真的纏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愧是碳水界的最強王者,一出手,就把寒意「趕盡殺絕」。
等到真的返鄉,最愛喝的,就是家中的紫米紅棗粥。好似一次像模像樣的入冬儀式,滿滿一大鍋端上來,自己盛出想要的量,一勺上總會多帶幾顆棗,嚼得齒間甜絲絲。一鹹一甜,也不止是南北之分。要知道,粵港澳地區向來是煮粥的一把好手,單說「生滾」二字,就道盡其中要義,米跟水的配比、滾的火候時間,無一不是絕學,想偷偷復刻也是不可能的。但我家的粥,就稱得上猛烈霸道了,紫米紅棗只是「排頭兵」,如果有枸杞、蓮子、赤豆,那都可以「相談甚歡」。做法也極度樸實,統統放進電飯鍋,按刻度加水、定好時間即可。可就是這碗粥,我也能喝得「不依不饒」,紫米和大米交融,口感讓人欲罷不能,宛如絕頂美味。一勺裏包羅萬象,怕是能吃下去半個莊稼地。
人生樂事,還真無關粗與細,只要有深夜的酒,和清早的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