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加強深港合作 產業布局精細落地
河套深圳園區的發展不僅體現了「深圳速度」,還成為制度創新的「試驗場」,在深港科研跨境規則銜接與制度對接上為大灣區提供了「深圳方案」。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劉雪菲表示,通過「科匯通」試點業務、深港共同編製「聯合政策包」、社保基金大灣區科技創新專項基金落地等案例,深圳園區在政策響應和落地保障上不斷加速,並在重大資源和項目導入上提速提質,吸引了國際科研資源和全球頂尖人才。
2020年至22年間,深圳園區處於啟動階段,重點進行規劃、政策制定和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至23年,園區基礎設施和跨境合作平台見成效,深港在科技創新、產業合作、人才引進方面形成合作框架。2023年至24年,園區迎來產業集聚和科技創新的快速發展階段,隨着政策環境優化和基礎設施完善,創新資源迅速集聚,科技企業加速入駐,研發平台和高新技術企業逐漸成型。
去年8月,劉雪菲走訪了幾所香港高校在深圳的研究院,看到教授們從香港過關到深圳園區帶領學生做實驗,深切感受到深港兩地產學研合作機制和要素流動已深入日常生活。
目前,香港園區的第一期已進入最後階段,首批3座大樓陸續完工,計劃2025年中啟用。儘管建設進度略慢於深圳園區,但香港園區仍在有序推進。劉雪菲指出,雖然深圳園區在科技創新、產業集聚和跨境合作方面已有顯著進展,但兩地園區之間的協同和互動仍需加強,尤其在產業布局、政策設計和合作項目落地上仍有差距,未來需要更精細化的合作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