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2025年有三大挑戰三大利好

●隨着特區政府持續推出發展經濟措施,香港金融及新的經濟增長動能不斷積聚。圖為金鐘政府總部。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隨着特區政府持續推出發展經濟措施,香港金融及新的經濟增長動能不斷積聚。圖為金鐘政府總部。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醞釀新變化,經濟下行風險提高。中銀香港分析,本港2025年將迎來三大挑戰及三大利好,其中面對全球經濟不明朗因素增加、國際貿易環境惡化風險,以至美國新屆政府增加政府支出等傾向,都可能引發金融和社會危機的「黑天鵝事件」,有機會對香港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不過隨着通脹壓力緩解,各主要經濟體有望持續降息,利好消費投資等經濟活動,加上內地持續聚焦培育新質生產力,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深化,特區政府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和惠港措施,2025年亦都有望為香港持續帶來發展新機遇。

  中銀香港金融研究院指出,因應2024年全球迎來「超級選舉年」,逾70國進行了領導人或國會選舉,在世界經濟格局醞釀新變化下,勢將為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從結構上看,2025年全球經濟可能呈現總需求和總供給同步回落的特徵。該行提醒,香港作為小型且開放度極高的經濟體,香港經濟與世界接軌,全球經濟下行將直接影響香港。

  貿易下行或直接影響香港

  該行預期,2025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風險加劇,其中特朗普重返白宮,或導致全球新一輪關稅政策博弈,加上近幾年貿易增速顯著放緩,2025年全球貿易增速或進一步下滑。該行認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外貿也是本港支柱產業之一,以2022年計,進出口貿易佔香港GDP的16.3%,在逆全球化加劇的預期下,恐對香港外貿帶來不利影響,拖累本地經濟增速。

  該行警告,美元強勢或貫穿2025全年,對新興市場經濟金融系統的穩定帶來重大挑戰。另一方面,新冠疫情以來,全球公共債務水平迅速上升,IMF料全球公共債務將在2024年底首次超過100萬億美元,達到全球 GDP的93%。隨着利率和債務水平保持高位,政府利息支出不斷攀升下,各國債務壓力加劇,或引發新一輪危機。中銀提醒,一旦這些風險發酵,或通過全球金融體系的傳導,影響香港經濟金融穩定。

  不過有危自然有機,中銀亦指出2025年三大利好因素。首先,目前歐美已開啟減息進程,踏入2025年,隨着歐美地區通脹水平趨勢性降溫,歐美利率仍會總體走低,同時在聯匯制度下,港息將跟隨美息,有望在2025年走低,利好消費投資等經濟活動。其次,香港總人口有望在2025年繼續保持正增長,利於做大經濟總量。第三,該行亦預計在 2025年,香港將受惠於一系列挺港惠港措施,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