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過留痕】濤聲依舊珍惜當下
少爺兵
一首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歌曲《明天會更好》,最近被內地樂壇多位小鮮肉小花演員們連同幾位樂壇「實力唱將」聯袂重新演唱,竟成為轟炸式吐槽的對象,指演唱者不及八十年代的台灣群星唱得雄渾有力和有氣勢云云。一向政治中立或說是「不感冒」的樂壇中人表示︰「在這不公平的批評下,我們亦要為他們『發聲』,說出我們對樂壇的專業看法,以正視聽。」
音樂友人說:「誰說該首歌曲一定要聲線雄渾唱出氣勢?任何歌曲就算100個人聽了也有100種感受,只要旋律及歌詞好,歌迷自然就會喜歡,就會被視為『好歌』。不過,好歌亦同時有人表示:『不好聽的,不喜歡的』,全因個人的主觀心態,所以什麼歌曲都不能一概而論或者是『同日而語』。例如《梁祝》曲調,有人認為過於淒慘之餘,亦有人喜歡,覺得『切合』到他們對愛情的觀感,總之就是各有所愛。這次某些人是故意利用歌曲在找茬,難免被人看作是別有用心。客觀而言,當年該首歌曲的作曲、填詞人是處於怎樣的社會氛圍?心情心態又是怎樣?應該只有他本人感受最深,相信他都想不到時至今日,竟被某些人將其創作的歌曲作為攻擊他人的工具。大眾都知道錄製一首歌曲,唱片監製和歌手亦有自己的理解及要求,這次演唱者以較『歡愉』的唱腔來演繹歌曲亦說不定,若牽扯半點政治,歌曲肯定被變質。簡單來說,若演唱者有過『感情挫折』,當唱到有關情感的歌曲,難免是『百般滋味在心頭』。正如奧運會現場觀眾為自己國家的運動員吶喊助威,自己人撐自己人是人之常情,大家都能理解。」
友人還說:「《明天會更好》是台灣音樂人羅大佑的作品,如果有人不停地讚美台灣的群星唱法,然後借詞去踐踏別人的話,做法就太沒道理了!那時也有傳聞說《明天會更好》這首歌,是台灣某政黨想用作競選的宣傳歌曲,卻因羅大佑當時得悉消息,故此將歌詞作出改動,音樂人大多都不想被人利用『作嫁衣裳』,而大眾只將其視為一首正常的歌曲去理解。其實,翻唱別人歌曲最重要的是要有版權,形式就各師各法了,基本上是沒有一定的唱法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