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觀瀾/「最惦記統戰的人」原來是民進黨\朱穗怡
若盤點去年民進黨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統戰」一詞必入榜。在「逢中必反」的民進黨眼中,萬物皆可被「統戰」:縣市長赴大陸參加海峽論壇,民進黨說這是「大陸的統戰手段」;台灣信眾去大陸參加宗教交流活動,民進黨竟說「媽祖、保生大帝、關帝爺、神農大帝都是大陸對台統戰的工具」;大陸對部分台灣漁農產品實施關稅優惠,民進黨說這是「大陸搞統戰」;大陸螺螄粉包裝寫有「你是中國人,我也是中國人,四捨五入一下,你就是我的人」的土味情話,也被民進黨扣上「統戰」的帽子;武漢市一處名為「台北路」的地名,因其盡頭是「解放大道」,亦被島內親綠媒體暗示這是大陸的「文化統戰」;上海台北「雙城論壇」早前在台北舉行,上海方面在會場送出「台胞服務手冊」,也被貼上「統戰」標籤。
凡是與兩岸經貿往來、兩岸民間交流、兩岸文化聯結有關的事務,都會被民進黨以「統戰」的名義粗暴蠻橫地一棍打死。這並不令人意外。統戰是遏制「台獨」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民進黨無所不用其極地污名化統戰,正正反映其心中對統戰的懼怕。尤其近來民進黨操弄「統戰」話題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台北市政府日前公布蛇年春聯以「蛇馬龍鶴」為題,巧妙結合台語諧音「什麼攏賀」,寓意「什麼都好」,象徵新的一年充滿好事,但由於春聯有「馬龍」二字,有民進黨議員立即「腦洞大開」,說「台北市府的春聯不僅捧『馬(英九)』,又偷渡大陸知名運動員『馬龍』的名字」,又揚言「春聯藏着『文化統戰』的味道」。由此不得不佩服民進黨人士胡扯硬掰的功夫。若按其邏輯,台灣民眾多年來慶祝春節、清明祭祖、中秋賞月、重陽登高,都是被「統戰」了?台灣民眾講客家話、閩南話,也都是被「統戰」了?正如島內輿論所說,人一「獨」,腦就殘。
「統戰」通俗而言就是交朋友、促團結。台灣同胞是大陸同胞的親人、家人,大陸方面與其溝通交流、加強團結,為其謀利造福,天經地義,光明正大,無可厚非。民進黨當局的「統戰陰謀論」,充分暴露其陰暗心理、險惡用心,見不得台灣民眾在兩岸交流中獲得好處和利益,見不得台灣民眾在大陸有更好的發展。其實,台灣的相關法律法規就具有「一中」精神。民進黨奉行「台獨黨綱」,根本就是違規違法,竟還如此囂張,真是天下奇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