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展望·改革篇/2025高水平擴開放 全方位擴內需

  圖:重慶網紅景區洪崖洞持續火熱。圖為遊客在重慶嘉陵江濱江路拍攝洪崖洞亮燈時刻。\中新社
  圖:重慶網紅景區洪崖洞持續火熱。圖為遊客在重慶嘉陵江濱江路拍攝洪崖洞亮燈時刻。\中新社

  編者按:革故鼎新,擊水中流。百年未有之變局和新技術革命將我們帶到2025新的一年,面對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地緣衝突的延宕升級、逆全球化的脫鈎斷鏈、民粹主義抬頭以及科技的雙刃劍等,每一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當和平與安寧成為一部分人的奢侈,大國擔當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讓國之昌盛護佑下的國民對於安全和發展有了全新的體認;當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宏偉藍圖已繪就,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大家奮鬥追夢,對新的一年有了更多的期待與憧憬。

  《大公報》今起推出《2025展望》系列專題,圍繞改革、內需、外交、外貿、科技和文旅等關鍵詞,深入剖析展望新的一年。盛世中華,家國同慶,祝福祖國繁榮昌盛,祝願大家新年快樂!

  時序更替,華章日新。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標識,改革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落實起步」的首年,將向縱深發力。展望2025年,中國這艘巨輪也必將在改革開放燈塔的指引下,劈波斬浪,抵禦風險,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光輝前景。

  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中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在此背景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立2025年經濟工作的首要重點任務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並強調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這一基調的確立,為做好2025年經濟工作指明方向。\大公報記者 孫 志

  全面深化改革進入了深水區和矛盾多發期。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更好統籌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二者間的關係,激發更大的市場活力和內生發展動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明確提出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等提上日程,這些新舉措都指向完善「有效市場」,既着眼當下,又利長遠。

  自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顯效,使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這充分體現了用好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對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

  展望2025年,政府更有作為,內涵豐富而深遠,意味着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信用經濟,維護市場秩序,強化公共服務;針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更好地應對外部衝擊和經濟波動。

  強化系統思維 避免政策間「合成謬誤」

  為確保逆周期調節政策的實施效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要強化系統思維,注重各類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的系統配合,特別是要保持財政、貨幣、產業、就業等經濟政策及與非經濟政策取向的一致性,避免政策間的「合成謬誤」,確保政策的精準性與有效性,放大政策效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會議進一步將「監管」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豐富完善了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內涵。同時,強調要完善政策工具箱,提升宏觀經濟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執行效率,從而更好地應對當前內需不足的挑戰。

  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 破體制機制障礙

  當前,面對日趨複雜的外部形勢,「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更好對標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5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其中特別強調「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並從「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提質增效和擴大改革任務授權」「積極發展服務貿易、綠色貿易、數字貿易」「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改革,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等方面提出系列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