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事/臨《歸去來兮辭》\尹 畫
習字以來,向以自娛為主。未曾想,年前竟接了個活。
一日群聊,聊到中年危機。班長說:「你寫幅《歸去來兮辭》送我吧。」他自言從前創業累,喜歡《歸去來兮辭》,當時還背誦過。
《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的一篇名作,是其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一份宣言。班長喜歡這篇抒情小賦,想來內心同樣懷揣歸隱田園的夢想吧。
掐指算算,至今我已習字四年。臨帖尚能看出進步,若脫離碑帖,寫出來的字進步仍不大。沒習字前常常疑惑,為何有人練了多年毛筆字,讓他們隨手寫幾個卻寫得不是很好?等到自己邁入門檻,才知對帖臨摹是習字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背寫,也就是脫離碑帖寫,可以比較背寫與臨寫的差別,來幫助自己糾正及記憶筆畫。第三步,才是汲取前人的經驗,形成自己的風格。
在我,實則目前尚處於第一階段。所以我老實和班長說:「我還是給你臨一幅吧,自己的字體不好看。」
在網絡上搜尋,最後選擇了文徵明抄寫的《歸去來兮辭》。文徵明,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畫家、書法家,擅書小楷,此幅作品亦以小楷書就。字勢修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最關鍵是每行字都寫得整齊。我臨寫了十遍,才正式寫作品。在網上買了同尺寸的空白創作紙,很擔心自己會寫歪。去網上搜搜,竟有一種「熱消失筆」,用電吹風加熱到六十攝氏度對着筆痕吹,就能將筆痕去掉。
實踐是檢驗效果的唯一途徑。我用「熱消失筆」打好格子,屏氣、靜心,一字字認真臨寫。對照現今流傳的《歸去來兮辭》,發現文徵明的原版中有幾個字寫得不一樣。「胡為乎遑遑欲何之?」這句,文徵明寫成了「胡為乎遑遑兮欲何之?」多出了一個「兮」字。於是猜想,文徵明當年是一邊背誦一邊抄寫?背誦偶出小錯實屬正常。而好的詩賦,確實值得背誦,化為己有。
寫畢,我取出電吹風,朝着格線吹一吹。果然,格痕消失得無影無蹤,每行都整整齊齊。
為作品配了隻胡桃木的相框,裱起來一看,還挺像模像樣。當作新年禮物送給班長,他說:「我叫你寫作品,就是想讓你有寫字的動力。」
感謝感謝。對習字者來說,他人的鼓勵和認同,絕對是莫大的鼓舞。而我也希冀這幅《歸去來兮辭》,能給班長帶去樂天自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