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9+2」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互聯互通不斷擴容 吸引全球資金
「同改革 同創新 同發展 領航『9+2』·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匯集數百位政商界領袖。昨日在圓桌論壇「互聯互通促融合 深化改革新突破」環節,嘉賓共同討論互聯互通機制的發展成果及未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指出,隨着近年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不斷增量擴容,香港充分發揮其「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的角色,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豐富的資產配置選擇,亦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兩地資本市場。\大公報記者 蔣夢宇 陳思華(文) 黃洋港(圖)
陳浩濂指出,時至今日,「滬深股通」已成為國際投資者投資內地證券市場最信賴的途徑,相關每日平均交易額從2014年推出時的約60億元人民幣,增至今年首十個月平均逾1360億元人民幣,升幅達23倍,佔滬深證券市場總交易量約8%。「港股通」方面,每日交易額從2014年推出時的約9億港元,上升至今年首十個月平均近440億港元,升幅達46倍,佔香港證券市場總交易量約17%,累計更為香港股市帶來超過3.4萬億港元淨資金流入。「債券通」則進一步深化了兩地資本市場的聯通,當中,北向通的日均成交量從2017年的22億元人民幣,增長至今年首十個月約431億元人民幣,增幅超過18倍。
陳浩濂續指,互聯互通十年來快速發展,由早年的深港股票通到2021年啟動「跨境理財通」,標誌着不斷深化的跨市場、跨基建、跨機構聯通。而市場對今年2月對「跨境理財通」的優化措施亦反應正面。截至9月底,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已超過12.45萬人,跨境匯劃資金(包括粵港澳)突破914億元人民幣。
推動人民幣資金國際化
談及互聯互通優化措施,華泰金融控股(香港)首席執行官王磊表示,「跨境理財通2.0」增選券商作為中介主體,以令更多中介機構在該機制下發揮渠道能力。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鍾鑫則認為,互聯互通機制不僅促進了標準化產品的放開,還逐步向私募型產品拓展,推動人民幣及其資產的國際化。他指出,越來越多國際投資者透過香港投資內地市場。
在市場參與者看來,互聯互通機制的前景值得期待。華夏銀行香港分行行政總裁兼行長陳皓表示,該行最初在大灣區金融市場布局是以企業金融市場為主,得益於互聯互通機制,集團未來將會逐步轉到企業金融和個人業務「雙聯動」的模式。他期望,未來跨境理財通能在投資上限及產品方面進一步擴容,讓集團私人銀行板塊業務從中受益。
鍾鑫指出,開放投資選擇是一個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預期未來國家在投資通道和出口方面會提供更為寬鬆的條件,幫助投資者有序進入國際市場。他續稱,高淨值客戶在資產配置中的穩定性不足,呼籲專業機構加強與客戶的溝通,提升服務覆蓋水平。
灣區加強金融創科合作
此外,鍾鑫認為,香港作為區塊鏈技術的「試驗田」,未來應考慮放寬境內投資者通過香港投資通證化資產的限制。他表示,內地在虛擬貨幣及通證化技術資源方面積累深厚,若政策層面給予適度開放,將有助於支持在香港或其他境外市場運營的相關企業發展。
對於未來發展,陳浩濂回應稱,特區政府從不同金融機構收集反饋,並積極與內地監管機構探討,會不斷推出優化措施,以為金融機構及投資者提供更多機遇。他提及,去年人民銀行、香港金管局及澳門金管局共同簽署《關於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化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同意把人民銀行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香港金管局的「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和澳門金管局的「創新金融科技試行項目的監管要求」聯網對接,降低了創新試點的成本並加速推出速度。陳浩濂表示,未來也會繼續探討在大灣區內推出更多金融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