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快線】「低空大腦」深圳面世 助實現飛行管服一體化
藉AI和大數據協調飛行活動及識別潛在危險 保障低空經濟安全高效低成本發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低空經濟騰飛之勢已起。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IDEA)2024大會11月22日在深圳舉行。大會上,開放的智能融合低空系統OpenSILAS 1.0(「低空大腦」Alpha版)正式發布,標誌着市域級統一的低空飛行和管理操作系統正式發布,也是內地首個基於深度人工智能技術的低空操作系統,將聚焦低空經濟領域基礎性、應用性關鍵技術研究,推動建立相關低空系列標準,幫助力低空經濟安全可靠、規模化、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低空大腦」是一個形象化的概念,指的是在低空經濟領域中,通過集成先進的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手段,構建的一個智能化管理和服務系統。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以下簡稱IDEA研究院)攻關智能融合低空系統—低空的「大腦」,來統籌、協調、管理、分配低空時空資源,支撐、管理、服務各類低空飛行活動,保障低空經濟安全、高效、低成本發展。IDEA研究院發布的智能融合低空系統OpenSILAS 1.0(Alpha版),通過開放的、可進化的技術標準與規範,協同各合作方,共同促進低空產業發展,構建更加完善的配套設施和服務體系。
據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IDEA研究院低空經濟分院執行院長李世鵬介紹,OpenSILAS 1.0是為公共服務而生,實現管服一體化,打造可視化平台、空域平台、服務平台、管理平台以及開放平台,可協同管理方、系統運營方、資源方和業務方共建安全、高效的低空運行網絡,讓低空看得見、可運營。
可同時服務空中10萬架次飛行器
李世鵬表示,OpenSILAS 1.0具備六大核心能力(見表),包括動態融合及黑飛識別、臨近飛行衝突檢測/預測和解除、飛行中偏航檢測及重規劃、飛行中潛在環境衝突檢測、飛行前軌跡規劃與評估反饋、動態實時飛行交通監測計算。其中,飛行前,OpenSILAS 1.0整合空間、時間、氣象、人文等數據要素,以多維時空場技術動態建模,精準定位飛行計劃時空坐標點與潛在動靜態風險的距離,提供飛行前航道軌跡評估反饋,規避時空衝突,保障飛行安全。
飛行中,OpenSILAS 1.0集成神經網絡場技術、規模分布式AI計算能力、各運營平台之間的智能協調調度機制,實時監測空中動態物體及地面靜態障礙物間的相對位置,檢測潛在衝突和各類異常事件,告警並提供解除建議,具備支撐10萬架次合作飛行器同時在空的基礎管理和服務能力。
飛行後,OpenSILAS 1.0可即時釋放時空資源,並回溯分析飛行路徑、氣象條件、設備狀態等數據,生成飛行報告和優化建議。以深圳全域2024年10月低空飛行回放為例,當月總架次(含消費飛行)252,813架次,平均8,155架次/天。
OpenSILAS 2.0擬於明年11月發布
李世鵬表示,OpenSILAS已逐步形成開放的、可進化的標準、規範,並已率先支持深圳低空智能融合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他透露,OpenSILAS 2.0(智能版)計劃於2025年11月22日發布,將實現基於全空域、全因素的仿真、預測、空域和飛行管理及服務,核心能力包括智能目標檢測、軌跡規劃、衝突預警、協調調度、航線即時規劃與修正、空中戰略和戰術避讓、執行低空管理機構發布空域、飛行戰略和戰術管理指令等。
「一個人可能走得比較快,一群人才會走得比較遠。低空經濟的發展一定要仰仗大家一起推動,從深圳的低空推向中國的低空、世界的低空。」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IDEA)創院理事長、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沈向洋在2024年IDEA大會演講中說道。
18家單位發起共建OpenSILAS創新聯合體
為了更好地完善OpenSILAS,大會發起共建OpenSILAS創新聯合體,彙集政產學研金服等創新載體組成的國際性、技術性、可持續性的組織,旨在聯合各方優勢,先行先試低空經濟領域的科研、建設、標準化工作,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一個開放共享、技術領先、不斷迭代的系統和平台,並建立有實際系統支撐的相關低空標準體系,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推廣OpenSILAS,掌握國際話語權。
OpenSILAS創新聯合體首批發起單位共計18家,包括IDEA低空經濟分院、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中國科學院空天院、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鵬城實驗室、北京大學多媒體全國重點實驗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深圳研究院、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騰訊雲、東部通航、順豐豐翼、AITISA(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聯盟)。
沈向洋院士在會上提到,香港特區政府成立「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深港在低空發展有很多共同交流的機會,這次香港科研學術界加入OpenSILAS聯合體,也表達了共同合作發展低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