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知不知道\喬 苓
古裝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劉墉的岳丈傳授「兜底」的生存絕招,竟然是讓劉墉「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這與聖人的教誨不一樣,眾所周知,《論語·為政》說的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然而在生活中,有時也可能需要「知之為不知,不知為知之」。
朋友講他的故事,小時候他熟諳所看過的每部影視作品,當大人閒談時卡殼,他能馬上就說出大人記不起來的角色和細節,結果當然受到大人一頓批評,說他沒把精力都放在好好學習上。後來,當大人們怎麼也想不起某個劇情,問朋友知不知道,變「聰明」的朋友即使知道,也總撓撓頭說「不知道」。
事情也有反過來的情況。當新聞上出現一個英語單詞,大人總喜歡藉機檢測學習成果,問家裏的學生知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朋友說許多詞語他當時並不認識,但腦子迅速一轉,知道不擅外語的爸媽也未必曉得,便經常胡謅瞎編一個意思來搪塞,自信地回答大人說「當然知道」。
小時在家要「應付」大人,長大了在外要「應付」老闆和同事。朋友說前幾年面對裁員潮大家都更賣力工作,一次,上司詢問知不知道行業內的一項最新科研應用,哪怕一頭霧水,他也馬上回答「知道,知道」,然後再「保溫杯裏泡枸杞」,打足精神,連夜補課。
而平時在單位,遇到同事於閒聊時想套取別人隱私的意圖,朋友的經驗是千萬不接茬,即使知道一些信息,也要守口如瓶說「不知道」,這樣就能打造一個不會嚼舌根去「八卦」別人的形象,日後自然少有麻煩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