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護老」疲累如全職 社協籲降資助門檻

●近65%受訪的照顧者患有肌肉骨骼疾病,但仍要為體弱家人提供「全職照顧」。 資料圖片
●近65%受訪的照顧者患有肌肉骨骼疾病,但仍要為體弱家人提供「全職照顧」。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隨着香港老齡化情況加劇,雙老家庭漸成常態,當中低收入長者「以老護老」、「以殘護老」的現象尤其不能忽視。社區組織協會聯同香港嶺南大學昨日發表一項研究顯示,照顧者工作量與全職工作相若,每周照顧時數中位數為42小時,許多照顧者患肌肉骨骼疾病,影響活動能力,但仍肩負照顧體弱家人責任,令他們承受巨大壓力。社協呼籲特區政府增加社區網絡支援,並降低「護老者津貼」等政府資助的申請門檻。

  社協聯同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於今年3月至6月與30名60歲或以上的低收入年長照顧者進行深度訪談,他們的年齡中位數為72歲,正接受綜援及長者生活津貼等政府援助,每月個人入息中位數僅得4,500元。

  大部分低收入長者未受惠

  近65%受訪者患有肌肉骨骼疾病,但仍要為體弱家人提供「全職照顧」,工作內容包括膳食、陪診、家居清潔、協助如廁,甚至厭惡性護理工作等。約90%受訪者表示,醫療開支、租金和交通費用負擔沉重,認為政府津貼未能減輕壓力。亦有受訪者指出,目前護老者津貼申請門檻過高,未能惠及大部分低收入年長者,無法真正紓解其經濟壓力。

  受訪的72歲李婆婆指出,其丈夫患有高血壓及腦退化症等,全靠李婆婆照顧。但李婆婆同樣患有糖尿病,須按時吃藥,每每丈夫身體轉差需要入院治療時,她的健康亦受影響,甚至曾因忘記吃藥而暈倒。李婆婆指作為照顧者身心承受壓力,直言「頂唔順、好難頂」。由於長期失眠,李婆婆亦患上耳鳴及抑鬱症。

  另一位照顧者周伯伯更已達91歲高齡,其81歲妻子腰痛無法起身,周伯伯過去十幾年來每天全權負責太太的衣食起居。曾有社區保姆計劃協助周太太覆診以減輕周伯伯負擔,惟因計劃名額有限,現時並未受助。

  社協建議政府放寬護老者津貼申請條件,再放寬長者生活津貼、傷殘津貼及綜援的申請限制,讓本身已屬基層的低收入年長照顧者亦能受惠;同時應調整資格審查機制,令更多有照顧需要但其體弱家人未開始輪候服務的照顧者亦能受惠。針對照顧者熱線,社協建議除182 183外,應加設支援服務隊,當照顧者有緊急需要時,可提供24小時緊急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