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樸房」漏網魚 「籠民」盼規管籠屋
社協倡劏房定義涵蓋籠屋板間房 冀政府制訂安置政策惠基層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上月中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透過建立「簡樸房」規管制度,以逐步取締劣質劏房,惟並不涵蓋現時受《床位寓所條例》規管的床位寓所(即籠屋)。有蝸居於狹小出租床位的「籠民」昨日表示,籠屋居住環境惡劣,聚滿木蝨、蟑螂及老鼠,又不通風,長住下來精神及健康狀態亦每況愈下,質疑為何籠屋不在新的規管制度之內。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建議香港特區政府擴闊劏房定義,涵蓋籠屋及板間房,並制訂安置政策,保障所有基層住屋權。●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 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艾力
劏房問題備受港人關注,但社會上有不少基層連獨立房間也沒有。根據2021年租管小組的劏房統計資料,2020年全港有100,943個劏房單位,連同籠屋及板間房共有110,008個。
逾廿張床位僅一廚廁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走訪一個約500呎的籠屋單位,甫進入單位竟發現分成逾廿張有如籠屋的上下格床位,只有一個共用的廚房和廁所。籠屋的空間亦一眼看盡,內裏是一個不足20呎的公用客廳,只擺放了一張小餐枱,卻是約20名「籠民」的蝸居。現年64歲的黎先生是其中一名「籠民」,每月租金約為2,400元。
身高一米七的黎先生過去兩年都屈居於一個闊約3呎、長約6呎的床位,終日與蟑螂及床蝨同眠。坐在細小床位的他苦笑說,日常生活只能於床位上解決,平時只能躺平及坐直,移動就要靠爬。雖然當他躺下時剛好,但轉身就有困難,且因長期無打掃,四處鋪滿厚厚的黑色塵埃,空氣中亦瀰漫陣陣霉味,長久以來更令他患上失眠及情緒抑鬱。
他期望特區政府能盡快取締籠屋,讓他們能夠早日告別現時令人寢食難安的居所,「希望在我有生之年,籠屋及劏房都能在香港消失。」
收入不穩定 嘆劏房貴難負擔
現年63歲的油麻地「籠民」方先生表示,已在一個三呎乘六呎的三面鐵皮其中一面牆的床位租住了近10年,每月租金約2,700元。在該個800呎的單位內劃出了35個床位,全屋人要共用3個廁所,且不論住在上層抑或下層,與左鄰右里僅一板之隔,輕易就聽到和感受到其他住戶的動靜。但即使面對如此惡劣的居住情況,現為校車司機的他表示,每月工資約得1萬元,早幾年曾想搬到劏房居住以稍微改善環境,但最終仍選擇繼續蝸居籠屋。
「自己年齡較大,加上收入也不算很穩定,實在難以負擔劏房租金,即便很多不符合『簡樸房』標準、僅約6平方米的劏房月租都要約4,000元。」已經申請公屋3年的方先生期望政府能盡快取締籠屋,但同時亦擔心業主會因新政策而加租,日後自己將會居無定所,建議政府可加速安置,以及多興建公屋予基層人士入住。
社協:全港籠屋板間房至少逾萬戶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昨日在記者會上認為,規管劏房不涵蓋籠屋床位,亦沒有清晰列明是否規管板間房令基層市民失望。她指全港籠屋及板間房至少逾萬戶,住客以長者、非長者單身人士及兩人住戶為主,當中單身平均輪候公屋隨時動輒數十年以上,他們居於床位、板間房,所居住環境極為惡劣,私隱度更低、呎租昂貴。
她建議特區政府應擴闊劏房定義及規管類別,涵蓋規管所有不同建築物及樓宇的床位寓所、板間房,並訂立時間表、安置支援政策,有序地取締籠屋及板間房等「香港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