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學者初訪南極 冀用鐳射展現冰中生物

●5名考察隊香港科學家在早前考察團啟航儀式中合照。左起:香港科技大學陳昭良、文嘉棋、周達誠、徐子祺及港科大黎吉映。 中大圖片
●5名考察隊香港科學家在早前考察團啟航儀式中合照。左起:香港科技大學陳昭良、文嘉棋、周達誠、徐子祺及港科大黎吉映。 中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盈盈)今年是中國南極科考40周年,在本月初啟程的中國第四十一次南極考察中,首次有6名香港學者加入國家南極考察隊參與極地科研任務。其中3名香港中文大學的科學家受訪分享其研究計劃,包括研究恐龍和古生物學的專家,現任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的文嘉棋,他期望能利用過往研究化石的經驗及其自主研發的鐳射熒光成像技術,展現冰層中的生物,幫助探索氣候變化對南極生態系統的影響。

  3名中大學者亦表示,這次考察是加強香港與內地的科學合作,促進香港科技發展的契機,並希望能將在南極的研究經驗轉化為教學資源,啟發更多學生投身科學。

  港中大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今年8月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促進香港與內地極地研究上合作,讓香港科學家首次有機會參加國家南極考察,其中港中大地球與環境科學系系主任周達誠、港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徐子祺和文嘉棋在出發前接受《走進中大》訪問,分享對此次考察的期待和研究計劃。

  文嘉棋表示,這次到訪南極,將主要專注研究南極冰層中的有機物質,又認為過去研究化石的經驗,在冰天雪地同樣適用,並希望能夠利用他幾年前和團隊研發的鐳射熒光成像技術,呈現冰層中的各種生物及相關痕跡。

  專攻研究水銀如何造成環境污染的徐子祺則希望,透過這次南極之旅,能深入探索冰層融化帶來的傷害。他曾到訪世界各地的樹林和沼澤進行類似研究,相信這次考察亦能揭示水銀對這片淨土造成的破壞。他表示,到南極考察的學者,都十分清楚人類前往科學考察或有機會影響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所以大家都會格外謹慎,將自己的碳排放量減到最低。

  指考察如「抽血」 「有點痛但有用」

  周達誠致力研究生態系統中的水和土壤,發掘氣候變化對碳循環的影響,他形容,這次南極考察的機會千載難逢,希望能從南極洲帶回樣本,並利用質譜儀分析內裏物質,研究碳水平上升所產生的影響。他又將這次考察比作身體檢查,「都是要抽血、打針,過程難免會有一點痛。但最後得出的資訊,對整個身體、整個地球,也非常有用,我們也能因此思考下一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