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聚焦進博會】聚焦新質生產力 拓高端製造市場 首設新材料專區 黑科技集中首發

●杜邦在進博會全球首發了硅凝膠美容複用面貼。香港文匯報記者夏微  攝
●杜邦在進博會全球首發了硅凝膠美容複用面貼。香港文匯報記者夏微 攝

●立邦全球首發智慧路面標識漆。香港文匯報記者夏微  攝
●立邦全球首發智慧路面標識漆。香港文匯報記者夏微 攝

●英威達攜產品首次亮相進博會。香港文匯報記者夏微 攝
●英威達攜產品首次亮相進博會。香港文匯報記者夏微 攝

●AGC展示了其最新的人造衛星太陽能電池蓋板玻璃。香港文匯報記者夏微  攝
●AGC展示了其最新的人造衛星太陽能電池蓋板玻璃。香港文匯報記者夏微 攝

進博會|首設新材料專區 冀拓高端製造市場
進博會|首設新材料專區 冀拓高端製造市場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夏微 上海報道)作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的六大展區之一,技術裝備展區可謂是前沿科技的聚集地,工業發展的風向標——第四屆進博會該展區首設集成電路專區,第五屆進博會該展區首設人工智能專區,而在今年的第七屆進博會上,該展區聚焦新質生產力,首次設立新材料專區,搭建起一個促進新材料領域創新發展的國際交流平台。

  作為世界最大的私人紡織品和化工產品製造商之一,美利肯擁有超過5,000項世界專利,涉及特種化學品、地毯和高性能材料等領域。

  美利肯:深化與本土市場聯繫

  今年,第二次來到進博會參展,企業拿下150平米展台,全面系統地展示了涵蓋塗料添加劑、透明聚丙烯添加劑、紡織和地材業務的全線產品和解決方案,且所有產品均以綠色低碳、可循環再生為核心理念。

  美利肯旗下的Polartec品牌還在展會期間全球首發了《創新面料——編織更健康的未來》洞察報告,報告中提到,Polartec通過融合AI技術,使得面料在智能化和定製化方面有了顯著提升,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消費群體,尤其是中老年群體對健康管理和運動體驗的多樣化需求。發布會上,美利肯Polartec亞太區市場總監殷道琳由衷感慨,進博會不僅是一個展示產品和技術的平台,更是一個與全球合作夥伴交流的機會。「選擇在進博會期間進行全球首發,是因為我們相信這裏能更好地展示我們的品牌價值和產品創新,進一步深化與本土市場的聯繫。」

  英威達首參展:把蛋糕做大

  全球最大的綜合纖維和聚合物公司之一英威達今年首次參展進博會。不僅聚焦工程塑料、工業絲、民用絲三大方向,集中展示了尼龍6,6的先進終端產品,揭秘生產背後的一系列先進技術。還以沙盤形式,呈現了其在上海化工區的一體化生產基地——從己二腈生產基地、己二胺生產基地、到尼龍6,6聚合物生產基地,再到亞太區研創中心……今年8月,英威達尼龍6,6聚合物生產基地擴建項目正式完工,實現產能翻番,這次來到進博會,英威達也是希望可以進一步拓展市場,「把蛋糕做大」。

  亦是首次參展進博會的立邦,帶來了兩款全球首發「黑科技」——立邦光催化塗料和立邦智慧路面標識漆。其中,立邦光催化塗料所採用的技術孵化自立邦與華東理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三方共建的創新技術平台。該塗料應用於建築牆面,在光照作用下,可以加速淨化空氣的作用;應用於外牆時,二氧化氮淨化效率和PM2.5等顆粒物去除率均超過80%。

  提到「新材料」,自然少不了進博會的「老朋友」杜邦。今年杜邦在進博會全球首發了硅凝膠美容複用面貼。這款面貼使用了杜邦公司授權的創新有機硅凝膠技術,是杜邦醫用黏合劑首次拓展至護膚品領域的一項創舉,貼在眼部、頸部及額頭後,不僅有保濕、緊緻、 抗皺、 修護的功效,而且不會像傳統面膜那般易脫落。

  同樣,作為全球材料領軍企業,七年「全勤生」AGC展示了一款人造衛星太陽能電池蓋板玻璃,不僅可有效阻隔電磁波和紫外線,延長太陽能電池的使用壽命,還可以在保持耐候性的同時,將玻璃厚度降低到0.1毫米,助力人造衛星的輕量化、高續航。

  得益於新材料專區的設立,涵蓋電子材料、生物材料、特種材料等位於全球高端製造產業鏈上游的高附加值產品有了以更獨立的方式呈現在公眾面前的機會,專研這些材料的「幕後英雄」也終於走到「台前」,講述企業故事,尋求更廣闊的發展機遇。

  進博會成前沿科技首秀優選平台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中國將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着力點,借此循勢而往把握並引領時代。在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眼中,進博會所激發的「首發經濟」亮點不斷呈現,外國品牌從「參與」到「留下」,再到「扎根」中國,「進博會已成為眾多科技前沿技術首秀的優選平台」。

  上海社會科學院科研處副處長李健亦表示,新技術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本屆進博會持續打造全球前沿技術首選地、創新服務首推地,以及新品首發地,持續展示400多項代表性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有利於推動技術交流。從培育並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角度看,通過新產業的展示交流,進博會也助力上海乃至全國彌補基礎產業的不足,有助於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的攻克和開拓新消費領域等,從而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