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金融貿易物流文體旅遊行業領先大灣區

●水志偉(中)認為大灣區內城市間的優勢互補與協同發展,是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關鍵。圖左為蕭逸駒。
●水志偉(中)認為大灣區內城市間的優勢互補與協同發展,是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關鍵。圖左為蕭逸駒。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團結香港基金及大新銀行昨日聯合發布《團結香港基金—大新銀行大灣區行業發展指數2024》(下稱「《指數》」),評估大灣區11個城市的競爭力及各自的優勢,結果顯示香港在金融服務、貿易及物流,文化體育及旅遊三個行業均位居榜首,展現出顯著的城市優勢。

  區內城市優勢互補促經濟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聯席主管水志偉昨表示,《指數》顯示大灣區互補優勢顯著,及協同效應幫助經濟增長,認為大灣區11個城市間的優勢互補與協同發展,是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關鍵,港深穗在多個行業展現獨特優勢,可聯手協同發展。

  《指數》以100作為滿分基準、調研11個城市在6個行業的發展情況。金融服務方面,香港憑藉其高度國際化的宏觀環境、成熟的人才培育體系以及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政策支持,以82.6的綜合得分領先。貿易及物流方面,香港以83.0分位列第一。報告指出,作為自由貿易港以及中國唯一奉行普通法的地區,香港不僅擁有廣泛的國際網絡和高效的空運能力,在國際貿易仲裁方面同樣具備優勢。

  文化體育及旅遊方面,香港以79.4分的綜合得分領先,包括政府致力保護、傳承和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今年香港已舉行及計劃舉行的大型賽事數量逾40次,而香港分別在「人文資源」、「經濟貢獻」和「政策支持」三項維度位居第一,反映香港具備優勢。

  其他行業方面,《指數》顯示深圳在創新及科技業中排名第一有84.2分,主要由於其對研究開發的巨大投入,以及擁有完善的科創產業鏈,包括截至2024年,深圳共有34家科技獨角獸企業,屬大灣區之最;在製造業方向,深圳有83.9分同樣位居榜首,主要得益於其「現代製造業」表現突出,尤其在信息通信設備,芯片製造等細分行業中表現突出;建造及房地產業中,包括「商舖市場」發展,以及政策調控放寬等政策措施,都令廣州以80.0分位列第一。

  港深穗可多領域協同發展

  水志偉認為,港深穗三地可在不同行業中定位互補共同發展。在貿易及物流業方面、香港、廣州和深圳分別作為大灣區的國際航空樞紐,內貿海運中心及國際海運中心,定位互補,共同推動區域貿易及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另外,製造業與創新科技方面,港深穗三地更呈現出全產業鏈互補的緊密合作關係,香港擁有龐大的科研人才資源,深圳則具備完整的科研專利、中山、佛山、廣州和深圳4市設有「燈塔工廠」,而香港的高質量質檢技術服務為製造業下游發展提供強大支持。

  被問及香港未來的樓市發展趨勢,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員蕭逸駒表示,香港地產市道受到經濟走勢及息口影響,不過隨着政策放寬後已有好轉,而且香港在基建方面政策有不少項目出台,例如是啟德體育園、機場三跑等,對基建行業有幫助。至於香港在製造業上相對困難,但隨着有工業4.0,以及大灣區支持製造業發展,相信製造業長遠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