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率團參與研究 揭鸚鵡羽毛色彩奧秘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鸚鵡色彩斑斕兼聰明伶俐,是很受歡迎的寵物,但到底牠如何透過獨特的演化來創造色彩,是科學家想解開的謎團。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參與了一項由葡萄牙BIOPOLIS-CIBIO科學家領導的研究,首次發現鸚鵡DNA中控制羽毛色彩的原理,其中有一種蛋白質控制鸚鵡的顏色差異,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學術期刊《科學》。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冼雍華連同團隊參與了有關研究,他表示,鸚鵡鮮艷的色彩是鳥類中獨有的,雖然其他鳥類也有黃色和紅色羽毛,但鸚鵡演化出獨特的色素,它被稱為鸚鵡黃素,鸚鵡將這些色素與其他顏色結合,創造出鮮艷的黃色、紅色和綠色,成為自然界中色彩最豐富的動物之一。
靠蛋白質控制顏色差異
團隊研究了不同鸚鵡品種,證實其黃色和紅色羽毛是由兩種特定的色素組成,但這在其他鳥類中並不存在。之後研究人員集中研究暗色吸蜜鸚鵡,牠擁有紅色及黃色羽毛,色彩多態性在自然界中極為罕見。專家發現,原來有一種蛋白質控制這種鸚鵡的顏色差異,它是一種醛脫氫酶(ALDH),是協助複雜生物體解毒的工具,例如它能幫助消除人類肝臟的酒精。鸚鵡羽毛正是通過這種蛋白質,將紅色鸚鵡黃素轉化為黃色。
此外,桃面愛情鳥也有同一種醛脫氫酶基因在黃色羽毛中處於高水平表達,但在紅色羽毛中則不然,冼雍華指,當該基因處於高水平表達時,鸚鵡黃素就會從紅色轉成黃色。在虎皮鸚鵡身上,科學家首次探索了單個細胞如何在羽毛生長過程中打開或關閉不同基因,並找出了少數利用這種蛋白質來控制色素轉換的細胞,更利用虎皮鸚鵡的顏色基因對酵母進行基因改造,最終確認有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