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管網檢修 加快更新基礎設施
由於大嶼山一條主要食水管爆裂,東涌一帶經歷「無水12小時」,12萬居民生活大受影響,水務署署長黃恩諾表示歉意。今次事件的應對有可改善之處,水務署應做好管網檢修工作和與居民的溝通工作,避免類似長時間、大範圍停水事件發生。更重要的是,政府相關部門要汲取教訓,特別是善用新技術,提升管網檢修的效率。本港相當一部分電網、地下管線、道路等基礎設施都存在老化問題,相關政府部門要通力合作,借鑒其他城市的經驗,制定和加快執行各項城市更新計劃,令各項關乎民生的城市基建歷久彌新。
今次搶修中,水務署最初預計早上6點恢復供水,但隨後多次推遲,最終於早上10點才恢復供水。這種資訊的不確定性給居民帶來了不便,甚至有區議員批評水務署的信息混亂,導致居民在取水時陷入混亂。
本港供水管網由總長度超過8,300公里的水管組成,大部分埋在地下,加上本港地形高低不平,供水水壓較高,增加水管爆裂和滲漏的風險,對水管的使用壽命是一大考驗。今次爆水管反映出本港基礎設施老化的嚴峻現實。出事的水管鋪設於1990年代,儘管署方強調其並非「老舊水管」,但多個漏點出現在水管底部,且維修過程複雜,足以引起對基礎設施維護狀況的擔憂。
面對基礎設施老化和維護帶來的挑戰,水務署近年亦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其中,十年前展開的「智管網」計劃,被視為提升基礎設施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智管網」通過高科技監測和感應設備,持續收集水流量、水壓等數據,並利用電腦分析,即時監測供水管網是否存在滲漏情況。這一計劃的實施,不僅有助於及早發現潛在問題,還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維修工作的優先順序,提高維修效率。
據水務署介紹,現時全港食水分配管網分成約2,400個監測區域,目前已有超過2,150個監測區域完成「智管網」,預計剩餘區域將於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然而,技術的引入只是第一步,如何確保這些技術得到充分利用,並在實際管理中發揮最大效用,仍需政府部門的持續努力,讓市民看到成果。
除了水管,本港的電網、道路、地下管線等基礎設施也存在老化問題。本港人口密集,市區基礎設施相當一部分已有較長歷史,這些老舊設施在應對現代都市需求時顯得力不從心。因此,解決基礎設施老化問題,不僅需要水務署等單一部門的努力,更需要發展局、民政事務總署等多個政府部門的通力合作。各部門應共同制定和執行城市更新計劃,明確各自職責,確保計劃的有效實施。
同時,本港還可以借鑒其他城市的成功經驗。如新加坡的「城市花園」理念,透過設立「花園城市行動委員會」,通過科學規劃和管理,各政府部門協調努力,執行詳細的計劃方案,就各項管網、道路制定建設更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實現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特區政府亦應該考慮將各項基礎設施更新的時間表設定為各相關部門的KPI,定時向市民交代城市更新的進度。
基礎設施是城市發展的基石,其健康狀況直接關係到市民的生活品質和城市的整體競爭力。面對基礎設施老化的挑戰,特區政府應高度重視,加大投入力度,推動科技與管理創新,確保基礎設施的安全、高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