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再邀陸師生訪台 奧運冠軍馬龍楊倩在列
擬本月27日起參訪9天8夜 台各界:為兩岸關係發展注新活力
香港文匯報訊(綜合記者 蔣煌基及新華社、中新社報道)馬英九文教基金會4日在台北舉行記者會,介紹邀請大陸高校師生來台參訪交流事宜。據介紹,本次大陸高校師生團成員包括就讀於北京體育大學的乒乓球奧運冠軍馬龍、就讀於清華大學的射擊奧運冠軍楊倩。相關消息經島內媒體報道後,立刻引發民眾熱議與關注,「龍隊」若能順利到訪,相信將在島內颳起一輪旋風。
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表示,當天已向台陸委會和教育部門等單位送件,懇請當局盡速核准,讓大陸同學能順利訪台。
蕭旭岑介紹,馬英九文教基金會已邀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等7所大陸高校的40名師生,計劃於11月27日起在台參訪9天8夜,到台灣大學、新竹清華大學、台灣政治大學、陽明交通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長庚大學等6所高校,以及台北市中山女子高級中學交流。
據介紹,本次大陸高校師生團成員包括就讀於北京體育大學的乒乓球奧運冠軍馬龍、就讀於清華大學的射擊奧運冠軍楊倩。該團將參訪日月潭等景點,以能更深入認識台灣歷史與景點,並參加棒球體驗活動,上場體驗風靡台灣的棒球文化。
冀台當局順應民心勿使絆子
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理事長吳宇恩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這次大陸師生訪台是一次難得的交流機會。在兩岸關係緊張的背景下,這樣的民間交流尤為重要,它能夠增進雙方的了解和友誼,傳遞和平與合作的積極信息。他希望這次訪問能夠成為兩岸青年交流的橋樑,共同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貢獻力量,希望民進黨當局能夠順應民心,不要在兩岸交流上使絆子。
台灣青年跆拳道選手李東憲說,這是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兩岸青年交流意義重大,尤其在兩岸關係緊張時刻。馬龍、楊倩等大陸年輕運動員參訪台灣更添亮點。他希望此次訪問能夠順利獲批,期待兩岸青年交流能緩和兩岸氣氛,傳遞和平,為兩岸關係發展注入新活力。
「兩岸年輕人的交流是增進彼此了解和友誼的重要途徑,儘管兩岸政治上存在紛擾,經貿交流受阻,但文化以及青年的互動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支持。」台灣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對此表示讚賞,他認為兩位奧運冠軍的到訪將激發台灣民眾的熱情,並希望台灣各界能夠給予民進黨當局壓力,助力此次訪問成行。
台灣地方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愈豐同樣對訪問團赴台表示期待。「馬龍、楊倩在體育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們的到訪將給台灣帶來正面的影響,特別是在青年群體中產生積極的影響。」黃愈豐還特別提到,大陸運動員在巴黎奧運會表現出色,台灣的體育發展尚有提升空間,此次有奧運冠軍參加的訪問團到訪,或將為台灣體育事業注入活力。
台民眾對陸奧運冠軍也與有榮焉
2021年開始到大陸華僑大學任教的台籍教師劉奕伶則表示,「我相信民進黨當局無法阻撓訪問團成行,何況有兩位奧運冠軍的加入,一方面這將是改善兩岸關係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另一方面奧運冠軍在運動場上的表現非常耀眼,全世界華人都看得到,我相信台灣民眾也是與有榮焉。」
新華社的報道指出,馬英九先生曾於2023年和2024年兩次率台灣青年學生參訪大陸,此次也是馬英九文教基金會二度邀請大陸高校師生組團到台參訪。蕭旭岑表示,2023年基金會曾邀請北京大學等5所大陸高校師生來訪,所到之處都感受到台灣民間溫暖的善意,為兩岸關係帶來正面影響。
【話你知】內地破紀錄運動員可保送高校升學
為促進精英運動員在競技賽場之外也能獲得全面的文化教育,內地為其提供了高水平運動隊招生和優秀運動員保送這兩條主要的升學途徑:
高水平運動隊招生方面,運動員需首先滿足生源省份的高考報名條件,並持有國家一級運動員(含)以上的技術等級稱號,同時需參加對應項目的全國統考。對於文化成績,所有項目均使用全國統一高考文化課考試成績,部分「雙一流」建設高校對考生的高考成績有更高要求。
在優秀運動員保送方面,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也出台了詳細而明確的政策。在奧運項目中破世界紀錄、亞洲紀錄或全國紀錄(不含青年紀錄)的運動員、被授予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的運動員,以及在足球、籃球、排球項目被授予運動健將稱號的運動員均可參加高校保送審核。此外,除足球、籃球、排球外的其他奧運項目的運動健將,和圍棋、象棋、國際象棋、武術套路、武術散打項目的運動健將,需參加賽事和小項的最高組別比賽,且取得世界體育比賽前八名,或亞洲體育比賽前六名,或全國體育比賽前三名,也可以獲得保送資格。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雨潤
台網民熱迎「龍隊」來台
吳心:太榮幸 歡迎龍哥
Adzuki Bean Wang:馬龍 很紳士 人又帥
Gasuter OO:樊振東也可以順便來嗎?
Takanohana:讚喔,有機會樊振東也一起來吧
Hina:能請到馬龍 不簡單啊
SantaJR:六邊形王者,桌球大滿貫給滿滿的尊重
鄭旭凱:大滿貫得主,人設超好,讚讚讚
吳仁恭:歡迎馬龍來台以球會友!
吳梵:啊啊啊啊啊啊,馬龍嗎
Roger Chiang:真的!馬龍?!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常麗娟
來源:Facebook、NOWnews、TVBS新聞、PTT